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拉日巴是11世纪藏传佛教噶举派第二代祖师,以苦修著称的大瑜伽士,一生不建庙宇,不集僧众,即生成佛。他早年曾奉母命,为报家仇而修习恶咒,杀人毁稼造下深重罪孽;后来懊悔于此,生起坚定的求法决心;经过上师玛尔巴的八大苦行与八小苦行的严格考验,终于成为玛尔巴的传法弟子;得法后居山苦修,即身获得“大持金刚如来”的佛果。他的传记后来成为藏传佛教正信的榜样,其影响可与圣奥古斯丁对罗马天主教的皈依相媲美。目前皈依研究多集中在西方社科领域,尤其是西方心理学领域,国内鲜少涉及,译介也不多见。米拉日巴这个大瑜伽自在士的皈依历程即为现代宗教心理学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皈依个案。它在创造宗教意识和引领宗教皈依的功能上丝毫不逊色于基督教传统下的“扫罗”、“奥古斯丁”等个案的典范作用。并且,米拉日巴的皈依历程在很大程度地契合和验证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整体皈依七阶段理论和洛兰夫提出的个体皈依七条件理论的基础上,展现出了藏传佛教传统下独特的皈依性质与特点,弥补了皈依心理学只在基督教传统,尤其是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研究各种皈依现象的盲点,可以丰富和拓展目前皈依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式。本论文依托《显示解脱和成佛道路瑜伽自在大士米拉日巴尊者传》,从西方心理学,尤其是兰博的皈依阶段理论和洛夫兰的皈依条件理论的研究成果出发,梳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界定,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过程及其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特点,以此探究米拉日巴何以能在当今世界再现强大活力。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基本遵循了路易斯·兰博提出的皈依七阶段理论:语境、危机、追寻、相遇、互动、信奉和影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米拉日巴的皈依带有鲜明的异于基督教跨文化传教传统下皈依的特点。本论文由绪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主体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参考资料。需要说明两个问题:目前米拉日巴传的各种版本和本文主要的几本参考书籍。第二章介绍现代对皈依现象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藏传佛教对皈依规范的界定和西方心理学对皈依的理论研究。最后,笔者勉力分析两者在“皈依研究”上的差异。第三章分析米拉日巴皈依前的社会背景和心理准备。主要探讨推动他在世俗生活中造诸罪的各种背景因素,以此来分析造罪之后米拉日巴的皈依语境中促进皈依的各种因素,最后探讨了米拉日巴皈依前的宗教身份。第四章分析米拉日巴的具体皈依历程。第一节首先指出在相遇阶段,米拉日巴的皈依特点与兰博皈依七阶段理论存在差异;接着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相遇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第二节简要介绍了兰博的互动塑封理论,并具体分析了米拉日巴在互动阶段表现出来的皈依特点。第五章分析米拉日巴的信奉特点和皈依后的各种影响。第一节从决定、仪式、屈从、证明和动机重整四个层面分析了米拉日巴信奉阶段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分析了米拉日巴的皈依对他个人的影响和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结语部分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泛播的三个阶段,并结合米拉日巴的皈依过程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本论文首次将《洛绒教法史》里的米拉日巴传记翻译成汉文,作为主要参考文本之一,补充桑杰坚赞《传记》的缺漏;在国内首次使用兰博和洛夫兰的皈依理论来分析、解释具体的宗教皈依个案;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皈依前宗教身份的界定问题,指出“宁玛派”一词词义的历史发展;提出了米拉日巴社会影响三次泛播的历史阶段,细致分析了米拉日巴在当今社会泛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