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乳头状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i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立医院甲状腺癌患者的患病特点和临床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症发展状况。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影响因素和肿瘤转移情况,分析不同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后的预后,为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手术方案的拟定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建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立医院普外科。回顾性分析了182例首次接受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成功手术,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进行了中央淋巴结的清扫。此外,本研究中根据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是否转移作为标准,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以及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腺体是否损害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以0.05作为统计学检验标准。结果18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者72例(39.56%)。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9例(81.94%)和35例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灶数量,术前甲状腺刺激素的水平等因素与患者淋巴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另外,是否存在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无腺瘤、以及是否发生桥本甲状腺炎等因素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中病灶单发者共124例,发生中央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34(27.4%)例与17(13.7%)例。多病灶者共58例,中央及侧颈淋巴结转移者分别为25(43.10%)例与18(31.03%)例。据此,可以得出当患者肿瘤为多病灶时发生淋巴结癌转移的风险性高于单发病灶患者(P<0.05)。182例患者中男性共有48人,女性共有134人,其中男性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分别占52.08%和29.17%,女性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分别占女性的25.37%与15.67%。由此可知,性别对于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存在影响(P<0.05)。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1cm者共134人,中央淋巴结发生转移者共33人,占24.63%;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者15人,占11.19%;肿瘤最大直径小于1cm者共48人,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26人,占54.17%,侧颈区转移者20人,占41.67%。患者中不超过55岁者共142人,发生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为52(36.62%)人与22(15.49%)人,年龄>55岁的共有40人,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7(17.5%)人与13(32.5%)人,(P<0.05)。术前促甲状腺激素<3.5uu/ml的共121人,发生中央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别为32(26.45%)人和18(14.88%)人,术前促甲状腺激素≥3.5uu/ml的共有61人,发生中央区及侧颈部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是27人(44.26%)与17人(27.87%),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差异(P<0.05)。中央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患者累计123人。侧颈区发生淋巴结转移者13人(10.57%)。中央淋巴结发生转移者59人,其中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2人,转移率是37.29%(22/59),(P<0.05)。结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不超过55岁、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多个病灶、术前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呈高水平以及腺体受侵袭会升高甲状腺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另外,结果还表明,腺体受侵袭和发生中央区淋巴结癌转移的患者比发生侧颈区淋巴结癌转移的可能性更高。医护人员可参考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结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拟定合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建议行中央淋巴结清扫;如果患者的甲状腺癌直径大于1厘米,建议清扫患者中央淋巴结区域;对于甲状腺外膜侵犯的患者,应清扫双侧中央区和侧颈部淋巴结;但是,对于发生中央淋巴结转移较高的患者,则建议进行侧颈部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其他文献
目的: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给个人以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严重危害着人类身心健康。脑卒中约80%为缺血性脑卒中,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约存在50%的同一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人类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认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仍缺乏对其理想的干预措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中,关于其遗传易感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颅脑CT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显像技术来分析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患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及手术后MMD患者的脑灌注指数,分析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对MM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以及评价手术疗效。同时研究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
研究背景:汗孔角化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不全性皮肤病,面颈部、四肢等为好发部位。皮损以边缘堤状隆起,中央处皮肤正常或轻度萎缩为特征。其组织病理学特征表现为鸡眼样板。目前汗孔角化症的治疗主要有外用5-氟尿嘧啶、液氮冷冻、CO2激光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治疗后患处可出现瘢痕、色素沉着及减退等症状,而且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复发等情况
目的:通过对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短期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然后总结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并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PELD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按照病例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将符合条件的患者作为
目的:分析改良型股方肌肌骨瓣移植术和传统肌骨瓣移植术在治疗Fi CatⅡ期股骨头坏死相关的效果;主要的探讨对象就是两种手术在时间以及手术中出血量的不同,而且会跟踪观察手术后的相关临床相关信息,把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相关临床以及相关医学资料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术后生存率等方面来比较治疗Fi CatⅡ期股骨头坏死两种不同方式的效果。方法: 把我院在2016年9月到2018年10月间患有该病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学位
目的了解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无并发症的术膝关节局部皮肤温度与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elin-6,IL-6)、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于青岛市市立医院初次行单侧
目的了解肺动脉分支起源、分布及其变异,对肺动脉栓塞、肿瘤、动脉炎等肺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以及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解剖基础。由于相关疾病的临床危险性以及近年来发病率的逐年提升,这就对医师迅速、精确定位肺动脉解剖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肺动脉解剖与变异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体解剖与肺动脉造影,而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隐匿,侵袭性高,进展快,病死率和复发率高。目前以肝切除术为主的外科治疗仍是PLC首选治疗方法,但仅有30%的患者可获得早期手术机会,而非手术治疗中血管介入治疗存在手术操作难度大等缺点;化疗药物副作用较大,且肝功能不全限制了化疗及放疗的应用,目前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呼肠孤病毒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
目的:依据医学影像学的表现特征对细菌性脑脓肿进行确诊,并根据医学影像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1年10月-2018年5月所收治的39例细菌性脑脓肿患者,于治疗之前依据CT所示低密度病灶及其MRI弥散受限、环状强化、T2信号环对细菌性脑脓肿做出准确的诊断,并依据医学影像学的表现选择药物保守治疗、CT定位下穿刺冲洗引流或开颅脓肿切除治疗。结果:39例患者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