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深入,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令人瞩目,国外人士希望了解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与此同时,为了走向世界,中国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外介绍和宣传自己。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版是海外人士获取有关中国信息的窗口,其翻译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的效果和国际形象。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语言又反映文化,《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特点即中国文化词汇的频繁运用,因此其翻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译者除了要具有优秀的外语修养,还应该有好的政治修养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由于政府工作报告是介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和发展战略,不少概念都是中国特有的,从英文字典中难以找到现成的对应词。因此,代表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了。本文试图从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角度探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特色用语的翻译问题。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由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问题探讨》中提出的,是为了解决不同类型文本的翻译问题。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笔者研究了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的中国文化用语的翻译,分析了新词,略称词,成语,数词等几种形式的中国文化用语所采用的翻译方法。通过归纳和数据分析,本文发现:1)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以印欧语系为研究对象的,在中国文化词汇翻译中,纽马克的二分法还不太现实,至少在政治文献的翻译中不实用。2)纽马克的二分法可以再细分为五类。3)中国文化词汇中的数词翻译很典型,数词不仅仅是表达一个量的概念,而且反应了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特点。4)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文化词汇的翻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5)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化词汇翻译当中,文中讨论的绝大部分词汇使用了语义翻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