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浅源地震的机制是在沿老断层或新形成的断层滑动过程中发生的黏滑。黏滑是由断层两盘闭锁、应力应变积累直到突然释放,产生相对位移错动的过程,在失稳错动过程释放大量能量。对断层黏滑错动的机制及断层黏滑失稳过程进行研究对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预制不同倾角断层的粗晶正长花岗岩进行摩擦滑动实验,研究不同倾角、不同加载速率、不同侧压下断层黏滑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参数
【基金项目】
:
辽宁省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LR2019032); 煤岩变形破裂过程多参量信号产生机制及特征规律.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C0801403; 受载煤岩自电位、电荷感应和声发射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1274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现象,浅源地震的机制是在沿老断层或新形成的断层滑动过程中发生的黏滑。黏滑是由断层两盘闭锁、应力应变积累直到突然释放,产生相对位移错动的过程,在失稳错动过程释放大量能量。对断层黏滑错动的机制及断层黏滑失稳过程进行研究对地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预制不同倾角断层的粗晶正长花岗岩进行摩擦滑动实验,研究不同倾角、不同加载速率、不同侧压下断层黏滑过程中的力学特性和声发射参数、波形、分形维数等特征,分析和总结岩石黏滑失稳机制及声发射演化特征规律,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对不同加载条件下黏滑过程力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不同加载条件下,断层黏滑特征也有所不同。侧压和倾角的改变,都会使断层面应力状态改变并影响凹凸体的接触状态,宏观表现为断层面的摩擦强度改变。在加载速率减小时,加载过程中断层面之间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调整和物理愈合,断层面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利用声发射系统对断层黏滑过程进行监测,研究断层在不同阶段的声发射特征发现:应力积累阶段内的声发射事件数目稳定增长,事件能级都比较小;对典型声发射事件进行FFT变换,发现信号幅值都很小,频率较高;通过计算b值和分形维数D可知,微破裂尺度分布保持稳定,以小尺度的微破裂为主。断层失稳错动时,声发射事件突增,高能级事件随着黏滑事件周期性出现;声发射事件频率低幅值大但信号很少,对应于凹凸体被剪断的大尺度微破裂产生;临近失稳,b值发生突降,分形维数D下降到最低值,说明黏滑事件发生伴随着大尺度的微破裂占比增大,微破裂转为剪破裂为主,在这个阶段大尺度的微破裂增加,凹凸体被剪断并最终失稳。对不同因素影响下声发射特征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倾角由34°变为45°时,受力状态改变,黏滑不容易发生,黏滑失稳时的声发射能量增大,黏滑失稳前后大尺度微破裂占比更大。对比不同侧压下的声发射特征可以发现,随着侧压增大,声发射计数增长率增大,断层面滑移加剧,但微破裂尺度变化程度不大,剪断凹凸体增多。在加载速率改变时,加载速率1μm/s与5μm/s下声发射事件各频段分布情况相似,10μm/s时应力降和错动位移相对较小,但从声发射优势频率来看,断层面滑移更加剧烈。对于断层的前兆信息方面,可以利用高能量声发射事件发生对断层黏滑进行预测。分形维数D和b值也是评价岩石失稳破坏的两个重要指标,分形维数D与b值变化趋势一致,b值在黏滑发生前发生突降,可以作为预测指标。采用HHT对失稳事件声发射信号分析发现,Hibert谱比信号波形更早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断层黏滑失稳前兆特征。该论文有图49幅,表9个,参考文献113篇。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酶切连接和无缝克隆方法在构建pCGS3-CK载体上的优缺点,为寡核苷酸片段载体的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酶切连接是需要合成两条互补的寡聚核苷酸单链,然后经过退火形成具有黏性末端的双链结构片段,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与具有相同酶切的线性化载体连接,形成环状质粒。无缝克隆是在目标序列两端各加上15~20个与载体序列同源性的碱基,然后经过退火形成双链结构的目的片段,在重组酶的作用下与线性化的载体连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有效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论述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历程、编辑类型和作用原理,以及在功能基因验证、玉米产量、品质改良和抗逆育种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在玉米基因组水平上进行基因定向编辑改造对玉米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研究和应用价值。通过借鉴相关国家对基因编辑作物进行监管的措施,为不断完善我国的监管政策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腐败的社会危害和政治危害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日益显现,具体表现为阻碍社会经济增长和加剧社会不平等。这也意味着,维护社会稳定发展、促进公平正义有赖于从根本上开展腐败治理工作。中国历来重视反腐败建设,从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完善反腐机制,已有效遏制腐败的蔓延趋势。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成效显著、特色鲜明且具有启示意义,但中国反腐工作的重要成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如透明国际忽视中国近年来的反腐成效,其发布的20
监察制度是党和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直接关乎监督效能和监督质量能否充分释放,是推动法治强国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和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依规治党和制度治党的“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下,特别是通过构建起监察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国家监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当代中国监察制度作为我国政治建设和国家治理的有效支撑,有机融汇于其成立七十余年的历史
纳米技术将治疗药物更加安全有效地递送到肿瘤部位,有望冲破当前癌症治疗的桎梏。尽管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正逐步克服常规化疗药物副作用的弊端,但由于在实体肿瘤蓄积程度的限制,其治疗效果仍非常有限。解决这一问题应用最广泛的肿瘤靶向策略,即基于肿瘤血管内皮通透性的高渗透长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显示纳米粒子并非主要通过细胞间隙蓄积,而是由包括小
随着我国对绿色环境越来越重视,为了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及抚育森林资产,改革后的森工企业为了安置富余职工和保证“天保工程”的推进,成立森泰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企业主要生产公益性绿化树苗,以生态建设为主、经济效益为辅进行运营。但企业传统粗放的成本管控模式及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为管理层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产品成本核算数据不准确,成本控制效率低下,管理层很难做出正确有效的生产经营决策。综上,企业需要更加系
EGFR作为第一个被发现的受体酪氨酸激酶,在生物体中,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增殖、存活以及分化。同时作为最经典的药物靶点,EGFR代表着一个靶向治疗的时代,EGFR靶向药物深刻地改变了肿瘤的治疗方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益处。目前,虽然关于EGFR相关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针对EGFR及其突变研究开发的靶向药物也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有抗体和小分子化合物等多种类型的E
科技强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基。我国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战略,科技人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科技人才集聚是科技人才流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现象,即处于不同地区的科技人才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多重影响,从不同地区或行业向特定地区或行业流动,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集聚效应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传统锚杆(索)支护由于延展率低,无法适应高静载、强动载的叠加作用,导致杆(索)体断裂、托盘冲击弯曲和丧失锚固基础等的失效现象,成为冲击危险巷道支护工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论文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室内试验,在剖析普通钢绞线锚索冲击失效原因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扩胀-摩擦式吸能防冲锚索。基于金属套管塑性力学原理,建立了扩胀-摩擦式吸能装置塑性力学解析模型,并讨论了吸能装置吸能阻力对其结构尺寸、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