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传统教育由于沿袭前苏联僵化的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在数学学科教育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僵化的教材和陈旧的教法,造成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缺少空间。时代发展需要教育改革;素质教育需要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需要教育创新。然而教育创新需要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诸多环节有所创新。 本课题研究旨在适应素质教育潮流,改革过去“让学生从认识一片片‘树叶’入手”的传统教育方法;而是在校园网络环境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宗旨,探索在数学教育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模式。由于人的认知具有非线性特征,数学单元知识可按“非线性”原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和结构,重主干,削枝丫,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整棵“大树”的主干呈现给学生,然后利用校园网络环境与资源,设计提高能力的网上训练与应答系统,顺着树干详尽地了解每片树叶,跨越穿插,循环向前,再重新完整地认识整棵“大树”。这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减轻负担、大幅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形成完好的人格品质。 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基于校园网络的环境下,对非线性数学单元教学模式的主题和必要性进行探讨。首先讨论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所固有特征可能给教学过程带来的困难,因此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次,论述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迫切需要减轻学生负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良好人格品质。 论文第二部分是本课题提出的理论根据和操作理念。按照布鲁纳的结构化教育思想,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对数学课堂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并在建构主义理念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而达到学生减负与优化教学的目的。 第三部分是对课题研究思路与设计过程进行详细的探讨。根据学科结构化理念,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认知的非线性原理,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设计提高能力的训练系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环境与资源。这种设计思路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与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是结合实际实施课题。该部分主要从重构内容、设计训练系统、实施课堂教学、完善教学过程进行了实验和探索。 论文的第五部分是实践课题,研究现状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