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词论研究中,词学审美范畴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把握词学审美范畴发展的逻辑线索的基础上,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范畴作出较为全面、较为细致的研究。 除《引言》外,全文共十一章。《引言》是对题目的必要说明。第一章《词学审美范畴体系的构成》是对全文逻辑线索的一个总交代。第二章《诗余》剖析了“诗余”这一给词体进行价值定位的范畴,分析了“诗余”概念所体现的词体价值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正变》对“正变”这一概括词体风格源流的范畴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首先追溯了它在诗学批评中的本来意义;进而通过对其在词学批评中的具体运用的描述,揭示此范畴的意蕴;提出“《花间》标准”是判别词体正变的核心标准;分析了“正变”范畴的意义在清代某些词家的词论中由“正体”、“变体”转换为“正声”、“变调”的情况。第四章《本色》对反映词体特殊体制要求的“本色”范畴作了较为全面的叙述。首先追溯了“本色”范畴的提出及其原始内涵;其次对“本色”范畴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第五章到第七章论述了“婉约”及与之相关的“阴柔”、“缘情”、“含蓄”等范畴。“婉约”是“本色”之词的总体风格,其美感特征为“阴柔”,其内容特点为“缘情”,其表现手法上的特征为“含蓄”。 从北宋到南宋,词人致力于词的内容意义的深化和表达的雅化,词的创作从三个方向走向雅正:苏辛一派在思想内容上贴近雅正,周吴一派在语言风格上贴近雅正,姜张一派从风格意境上贴近雅正。与此相应,“豪放”、“质实”、“清空”这三个“变体”范畴亦应运而生。第八章和第九章分别论述了“豪放”和“质实”这两个“变体”风格范畴,对它们的缘起、本义及在词论史上意蕴的发展变化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第十章《雅正》论述了“雅正”范畴提出的历史依据,对历史上重要词家词派的“雅正”论之内涵作了分析。 由宋至清,词学基本上都是沿着提高词体价值、地位这一方向发展的,这是一条“尊体”的线索。循着这条线索,词由早期的“小道”变为可“与经义诗赋方轨”的高雅诗体。第十一章《尊体》对历代词论中的尊体观念作了概括性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