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脑组织NMDAR、NO和血清NSE及脑细胞内Ca2+含量角度,探讨硫酸镁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镁实验用药组。用6 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20 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实验用药组大鼠于照射前1d、照射后即刻和照射后连续5d分别给予10%的MgSO4腹腔注射,给药剂量为400 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照后第1d、3d、7d和14d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MDAR1及NMDAR2B蛋白表达量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含量。分别于照后第3d、10d、17d和24d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细胞内Ca2+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Western-blot检测,分别得到了分子量约为105KD的NMDAR1蛋白条带和180KD的NMDAR2B蛋白条带。全脑受到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MDAR1和NMDAR2B蛋白表达量增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照射后第一天外,各时间点脑组织NR1蛋白表达量都明显增强。实验用药组各时间点大鼠脑组织NMDAR1和NMDAR2B蛋白表达量均较实验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有所减弱。2.全脑受到照射后可导致大鼠血清NSE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血清NSE含量升高,各时间点血清NSE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用药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照射后1d血清NSE含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随着照射后观察时间的延长,NSE含量出现显著降低(P<0.05)。3.脑组织受到照射后,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呈进行性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均升高(P<0.05);实验用药组大鼠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虽然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各时间点的脑细胞内Ca2+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实验对照组(P<0.05)。20 Gy电子线照射后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各时间点实验用药组大鼠脑组织NO含量虽然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均较实验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有所降低(P<0.05),从照后第10d起出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 20 Gy全脑单次照射后大鼠脑组织NMDAR1和NMDAR2B蛋白表达量增强,早期使用硫酸镁可降低照射后脑组织NMDAR1和NMDAR2B的蛋白表达量,硫酸镁能抑制NMDA受体的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2.血清NSE含量可作为判断脑组织损伤程度的标志物,可用来评价各种脑保护措施的效果。早期使用硫酸镁可降低照射后血清NSE的含量,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3.早期使用硫酸镁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脑细胞内钙离子的超载及脑组织中NO含量的升高,从而发挥其对放射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