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的腕踝针即刻缓解慢性疼痛与负性情绪的脑功能响应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tty_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立足于腕踝针与体针相统一的基本认识,首先明确针刺刺激与慢性疼痛的非特异性静息态脑功能活动模式,然后辨析腕踝针镇痛疗效相关的特异性脑功能响应,并进一步分析与腕踝针镇痛相关的关键性脑区内的神经元活动表征。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利用各向异性效应量(Anisotropic effect-size,AES)版本的SDM(Seed-based d mapping)脑功能影像的元分析技术分别估计健康人穴位手针刺激与疼痛慢性化阶段有关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和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为结局的共性静息态脑脑功能活动模式。第二部分研究纳入慢性腰痛患者和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分别对患者和健康人的左侧下5区针刺点进行触觉式假针刺和腕踝针针刺;在假针刺和腕踝针进针后分别进行静息态脑功能影像扫描,在每次扫描结束后利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进行疼痛与疼痛相关的负性情绪评分;患者组内的行为学差异比较采用配对student t检验或Wilcoxon配对秩检验;对norm-1(0.01-0.1Hz)、norm-2(0.01-0.08Hz)、slow-5(0.01-0.027Hz)、slow-4(0.027-0.073Hz)、slow-3(0.073-0.198Hz)和slow-2(0.198-0.25Hz)段的ALFF和Re Ho进行混合效应分析,基于交互效应的掩膜(mask)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并基于高斯随机场理论(Guassian random filed theory,GRF)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第三部分研究首先用大鼠建立腕踝针模式动物和SNI(Spared nerve injury)慢性疼痛模型;然后用弗莱毛测试系统分别测试干预(针刺或假针刺)前后模型或正常大鼠的触觉诱发痛行为,并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脑内的c-fos基因和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3(VGLUT-3)的表达;用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系统测试干预(针刺或假针刺)后模型大鼠的趋近行为,并在CPP范式下进行目标脑区的多通道电生理测试。结果:1.健康人穴位手针刺激后相较于针刺前,ALFF水平在后扣带(Posterior cingulate cortex,PCC)、楔叶、左顶下小叶、左小脑和内侧前额内部分区域升高,在右岛、壳核和伏隔核内部分区域降低;Re Ho水平在前扣带、内侧前额、右顶下小叶、外侧前额、右颞上回、右壳核内部分区域内升高,在左楔叶、左中央前、后回、旁中央小叶、后扣带、左枕叶和左颞上回内部分区域降低(未校正P<0.005)。2.慢性疼痛患者相较于健康人,ALFF在岛叶、中央前回和右额上回内部分区域升高,在中、后扣带、内侧前额、枕叶内部分区域降低;Re Ho水平在后扣带、小脑、海马旁回、和右颞上内部分区域内升高,在岛叶、壳核、中央前回、左顶下小叶和中央后回内部分区域降低(未校正P<0.005)。3.腕踝针针刺后的疼痛和负性情绪VAS评分均相较于假针刺后显著降低(P=0.0001,P<0.0001),且负性情绪的变化率较疼痛的变化率更显著(P=0.0003);皮尔森相关性检验显示,疼痛的变化与负性情绪的变化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2),病程与腕踝针针刺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3),与疼痛的变化呈负相关(P=0.02)。4.所有受试者在腕踝针针刺后相较于假针刺,所有频段ALFF在内侧前额升高、小脑、后扣带和海马旁回后部降低;除slow-5的其他频段ALFF均在右岛降低;除slow-5和norm-1的其他频段ALFF在右颞上回升高,右中央前回内降低;norm-2和slow-3频段ALFF在右杏仁核内降低;slow-3和slow-2频段ALFF在右额下回、颞上回、中央后回、杏仁核、和海马旁回前端降低(z>2.3,团块水平P<0.05)。5.所有受试者在腕踝针针刺后相较于假针刺,除slow-5和slow-3外的其他频段Re Ho在内侧前额升高;norm-1、norm-2和slow-5频段Re Ho在前扣带升高;norm-1和norm-2频段Re Ho在右侧基底核和左侧伏隔核升高(z>2.3,团块水平P<0.05)。腕踝针针刺时,患者较健康人在norm-1和slow-3频段Re Ho在左前额降低,slow-3频段Re Ho还在右前额降低;slow-4频段Re Ho在右伏隔核、壳核降低(z>2.3,团块水平P<0.05)。6.小脑内slow-5频段ALFF与腕踝针针刺后的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03),且与疼痛变化及负性情绪变化呈负相关(P=0.02,P=0.03),小脑内slow-3频段ALFF亦与腕踝针针刺后的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4),右岛内norm-2和slow-4频段ALFF与腕踝针针刺后疼痛的变化呈负相关(P=0.04);腕踝针针刺后的负性情绪评分分别与内侧前额norm-1、norm-2和slow-4频段在(P=0.03,P=0.03,P=0.02)及右前额内slow-5频段Re Ho呈正相关(P=0.05),腕踝针针刺后的疼痛变化分别与左前额内norm-1频段和侧伏隔核和壳核内slow-4频段Re Ho呈正相关(P=0.04,P=0.006)。7.SNI慢性疼痛模型大鼠的缩足阈值在腕踝针针刺后即可上升,与假针刺的差别在30 min达到峰值(P<0.001);在腕踝针针刺后,模型大鼠较正常大鼠仅在伏隔核内的c-fos及VGLUT-3表达显著上调(P<0.0001)8.SNI慢性疼痛模型大鼠在腕踝针针刺后的CPP得分显著高于假针刺组(P=0.002);且在CPP范式下,模型大鼠在腕踝针匹配的条件箱内相较于假针刺的伏隔核神经元的spike发放显著增加(P<0.0001),且以激活类神经元为主。结论1.腕踝针可快速缓解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及负性情绪,对负性情绪的缓解作用较疼痛更显著,且腕踝针的即时镇痛作用随慢性疼痛的病程延长而减弱;2.伏隔核内谷氨酸能神经元可能参与了腕踝针对慢性疼痛的即刻缓解作用;3.腕踝针针刺与基于穴位的体针刺激均诱发负责躯体感觉、情绪、记忆和认知等关键区域内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响应;4.不同部位的慢性疼痛均导致负责躯体感觉、情绪、记忆和认知等关键区域内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异常可塑性改变;5.腕踝针与基于穴位的体针可能通过良性调节岛叶和小脑等负责躯体感觉和运动为主的脑功能发挥广谱性镇痛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采集冠心病合并风险事件患者和冠心病低、中、高危患者的四诊参数及临床理化指标,比较冠心病合并不同风险事件患者以及冠心病低、中、高危患者的四诊参数特征,开展冠心病四诊参数与血脂、血糖、肾功能等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并基于四诊参数构建冠心病高危患者识别模型,以期为冠心病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为冠心病风险预警奠定研究基础。方法:⑴运用问诊信息采集量表、舌面一体仪、ZBOX-I型脉象数字化采集仪、S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阐明紫草素(SKN)联合吉非替尼(GFB)克服耐药的机制,构建基于能量抑制的新型混合胶束紫草素/吉非替尼共递送系统。从穿越黏液/肠上皮细胞双重屏障等方面,阐释其促进口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机制,为克服吉非替尼耐药提供安全有效的新策略。方法:采用CCK-8法考察吉非替尼/紫草素对HCC827/GR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通过联合指数评价两药联用产生的作用类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
学位
目的:观察并分析白芍对机体血清代谢组和重要器官转录组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功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系统性评价白芍的体内作用模式。方法:白芍饮片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量检验后制备成冻干粉,模拟临床常用剂量灌胃给药;核磁共振(NMR)技术检测血清小分子代谢产物;特征提取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结合分类器模型计算识别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识别白芍作用后的血清标志性代谢物,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学位
<正>1研究方法与数据选择(1)研究方法废钢与铁矿石均为钢铁冶炼的铁素原料,二者存在相互替代关系,理论上废钢价格与铁矿石价格也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而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探究二者价格之间的关联关系及变动规律。首先基于协整理论研究废钢价格与铁矿石价格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废钢铁的价格与铁矿石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影响向关系。然后通过Gran
期刊
目的观察古方一贯煎(yiguanjian decoction,YGJ)对川楝素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内实验:川楝素(Toosendanin,TSN)建立急性小鼠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置一贯煎(YGJ)干预组。(1)生化方法检测小鼠血清ALT、AST活性观察小鼠肝功能改变。(2)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3)Western-blot方法检测Parp-1
学位
<正>基于文化自信视角更好地开展现代声乐教学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中国艺术歌曲百年(第一卷)》一书包含绪言、学堂乐歌、新文化运动前后、黄自歌曲以及其他作曲家五部分内容。中国艺术歌曲一开始就与中国既有的文化传承与伦理精神相结合,是采诗合乐、以风雅劝世的古典诗乐之教,使中国艺术歌曲始终包含忧国忧民和激浊扬清的核心内涵。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定了作为华夏民族精神标志的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