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试通过对城市经营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即城市经营本土化的背景、内容、争议的深入了解与分析评价,在明确城市经营理论本土化尚存问题并对其进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对本土化城市经营理论的本质内涵的理性认识,以期促使城市经营理论的本土化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并指导城市经营实践的健康发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回顾了城市经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对其本土化的内容与争议做出了总结与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分析了城市经营理论本土化中尚存问题及由此所带来的影响:将城市经营等同于城市管理,过度追求城市经济增长,将城市经营的内容简单理解为“城市土地经营”、“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等市场交易行为,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在“城市经营”的名义下政府大量“卖地”的不正常现象。针对城市经营本土化尚存问题,分别从我国国情与本土经验的局限,现行政策、体制的制约,学者个人偏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由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与城市化水平所决定的研究条件与出发点的不同,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缺陷、城市管理体制的滞后,及由于不同学者专业背景、研究需要的不同所引起的学者个人偏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城市经营理论在其本土化过程中的扭曲、变异。在对问题成因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城市经营的本质内涵,初步探索了对城市经营本土化的科学认识:包括对城市经营内涵的科学认识,对城市经营主体、内容的再认识,明确城市经营目标与方法等。
本研究认为城市经营是对资源配置的优化而不是权力运作的过程;城市经营是以城市整体形象为经营对象,而不是对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等各种“城市资产”的“经营之和”;城市经营追求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以提高城市“顾客”满意度,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单单追求“城市建设资金的增长”,有效的城市经营有赖于政府、市场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有机配合而非仅仅依靠城市政府的力量;在城市经营的方法、策略方面,应注重将理念层面与实践操作层面的方法相结合,即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市民关心”的城市经营理念的同时,应重视对城市形象设计、城市品牌经营等具体经营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