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交通建设的发展,建设了大量的隧道工程,对于一些特殊地段,为了改善公路线型、节省占地、节省工程投资等,也出现了大量的连拱隧道,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对地层的扰动以及防排水措施不到位等原因,使得渗漏水成了隧道工程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所谓“十隧九漏”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而连拱隧道,特别是整体式连拱隧道,其渗漏水的病害尤为严重。本文以浙江杭徽高速公路隧道群和金丽温高速公路隧道群为依托工程,通过理论分析、调查研究、模型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形成机理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①通过现场调研,根据连拱隧道渗漏水发生的位置进行了分类,发现连拱隧道渗漏水主要集中在中隔墙、“三缝”、洞口处、二衬表面也出现了面状的渗漏水,以点状、面状渗漏为主,不同隧道其渗漏量大小不一样。②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和对渗漏水成因、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1)利用改进的AHP,对引起连拱隧道渗漏水的18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每个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结构形式是影响连拱隧道渗漏水的最主要因素。(2)分析了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对连拱隧道渗漏水的影响,推导了连拱隧道衬砌裂缝、点渗、面渗、施工缝的渗漏水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渗漏水量随着地下水位的升高而增大,随着衬砌厚度的增加而减小,裂缝渗漏量随着其宽度增大而增大,面渗漏量随着面半径的增大而增大。(3)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连拱隧道施工对隧道围岩渗流场的影响以及施工力学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渗水多发生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拱部、边墙、中隔墙墙顶与左右洞接触处,中隔墙与仰拱接触处,这些区域也是隧道施工中产生渗漏水的部位,应在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特别注意这几个部位防水措施的改进,给渗漏水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4)根据隧道围岩内部与地下水物理化学反应情况,建立物理化学数学规划模型,利用单纯性Monte Carlo法求其解,结果表明连拱隧道周围地下水对围岩的侵蚀程度,岩石侵蚀越大,地下水在岩石中的通道就越好,越容易形成渗漏水的病害。(5)通过对隧道冻胀现象的研究,构建了连拱隧道背后缺陷冻胀力的大小与连拱隧道围岩体和衬砌结构的刚度比关系,结果表明连拱隧道背后缺陷冻胀压力还与缺陷的尺寸和充水体的大小有量级的关系,缺陷的尺寸和充水体越大,冻胀力也就越大。(6)提出了隐块体对连拱隧道渗漏水的影响,得出了隐块体变形和位移的周期非常缓慢,在达到自身新的平衡和应力的释放导致了二衬、防水板等的破坏,并且导致二衬裂缝的产生,这种裂缝势必进一步发展,损毁防水板等设施,产生渗漏水病害。③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整体式连拱隧道营运阶段渗漏水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在不同的地下水位作用和连拱隧道防排水体系正常情况下,对中隔墙排水管、施工缝、衬砌点的渗漏水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地下水位越高,对其连拱隧道运营越为不利,表现出了渗漏水部位较大的渗漏水驱动力和较明显的水头损失;连拱隧道靠山体一侧的地下水补给对渗漏水影响比较严重,靠山一侧的施工缝渗漏、衬砌点渗漏比较严重,其部位处的水力坡降较大,其渗漏水量较大。应加强此部位的防排水施工及防排水措施的改进。④通过模型试验,探讨了裂隙中七种不同含水填充物对探地雷达探测信号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和含水率高的裂隙填充物对探地雷达波的反射越强烈,反射波强度越大;通过现场探测实验,利用MATLAB编程及小波分析实现对探地雷达数据的转换和对图谱特征的可视化,并对各种裂隙模型图谱进行三维模拟,为连拱隧道渗漏水防治与防排水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依据。⑤根据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形成机理的探讨,提出了连拱隧道因设计、施工、降雨、冻胀、隐块体等引起渗漏水病害的防治技术措施,然后对依托工程营运连拱隧道渗漏水防治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与施工工艺,其治理技术可行,治理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