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庆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凤庆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中的云南方言。国内对云南方言语音研究的大量著作主要是对云南方言的普查和分区,现有文献对凤庆汉语方言的研究不是很多,更缺乏专门性质的研究著作,除了当地县志上陈丽萍撰写的“凤庆县汉语方言”之外,相关研究只散见于吴积才、颜晓云等人有关云南方言的一些著作中。然而,这些著作从未涉及到凤庆县内部汉语方言小片的分区研究。本文旨在以宏观的分区理论为指导,坚持从方言的实际出发,以语言材料为主要依据而又辅以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的资料为原则,采用迄今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区分汉语方言、确认方言归属的方法——特征判断法——对凤庆汉语方言进行内部分区和初步探讨。正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凤庆县的地理、历史、人口、语言使用情况和凤庆县汉语方言语音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意义。第二章首先描写出涵盖整个凤庆县城的凤山镇的声、韵、调系统及其特点,再整理出其余12个乡镇的声、韵、调系统并将它们与凤山镇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比较,最后概括出凤庆县汉语方言总的语音特点及其与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第三章在回顾了汉语方言分区理论和标准的历史发展之后,确定了本文的分区原则及依据;再运用统计法、比较分析法提取出凤庆县13个乡镇汉语方音的差异;最后从全局出发,根据这些语音差异的普遍性和多少,参照地理行政区划和历史、经济发展情况,将凤庆汉语方言分为3个片区:1.语音发展迅速区——凤山镇和勐佑镇。这个区的特点是:区分“胡、扶”;不分尖团;di、ti读普通话音;区分z、c、s和zh、ch、sh;“盐、线、边”等读ian韵(鼻尾韵鼻化);“员、圆、权”等读(u|¨)an韵(鼻尾韵鼻化);“棉、面、免”等读ian韵(鼻尾韵鼻化);“姐”读ie韵;有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等;2.受少数民族语言影响最大区——腰街乡。它受彝语语音中韵母单元音化和鼻化现象的严重影响。这个区的特点是:区分“胡、扶”;不区分z、c、s和zh、ch、sh;“盐、线、边”等读in韵(鼻尾韵鼻化);“员、圆、权”等读(u|¨)n韵(鼻尾韵鼻化);“棉、面、免”等读in韵(鼻尾韵鼻化);普通话“姐”读i韵;没有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等;3.语音过渡区——大寺乡、鲁史镇、诗礼乡、新华乡、小湾镇、洛党镇、三岔河镇、雪山镇、郭大寨乡和营盘镇。这10个乡镇的语音特征差不多有一半接近普通话语音,而另一半又受少数民族语音的影响。其中,语音过渡区也因发展层次的不同又分为三个层次:(1)发展较快的大寺乡和洛党镇;(2)具有更多古音成分的诗礼乡和新华乡,古音主要表现在:di、ti读为zi、ci,与普通话读音不一样;(3)其它的鲁史镇、小湾镇、三岔河镇、雪山镇、郭大寨乡和营盘镇为中间层次。第四章主要是针对第三章得出的各乡镇之间的语音差异及其分区结果,从方言自身的演变发展以及语言接触的角度,结合历史、地理因素来探讨凤庆县内部汉语方言差异形成的原因,得出凤庆县汉语方言差异的形成同其它方言一样,是汉民族共同语在其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分化和与其它汉语方言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结论,其中接触对于方言的影响尤甚于分化。结语是对全文的梳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