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都是国际会计前沿中最具争论性的话题。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工具创新的多样化,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和及时性,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宣布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然而,就在公允价值再次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受到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许多金融界人士对公允价值提出质疑。不过,许多学者认为与其他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目前仍然是更优选择。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质疑,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辨析出发,系统地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定义、本质、特点,对比了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阐述了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然后,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报告,对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相关建议。本文最后得出,随着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指导,相关监管措施的完善,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公允价值确认方法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将逐步提升,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更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