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不仅在心理层面上感觉到喜、怒、哀、惧等各种情感,同时还表达着情感。人类的情感丰富多彩,从本质上来说,喜怒哀惧等属于抽象概念,人们为了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些情感,经常把它们隐喻化。然而,很少有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对情感隐喻进行细致的翻译研究。世界经典小说《简爱》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特·布朗特的代表作。在这部著作中,有许多情感隐喻,这些情感表达对于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及其情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这些情感隐喻翻译不当,译本向读者传达的“情意”就不能像原文那样原汁原味,甚至小说的经典也会丢失。基于此,本研究以《简爱》中的情感隐喻作为翻译研究对象(主要从喜怒哀惧切入),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黄源深译本,吴均燮译本和宋兆霖作为研究的材料,采用人工研读的方法找出情感隐喻,以认知隐喻理论为视角对情感隐喻做翻译研究。本研究具体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在源语中情感隐喻的隐喻原型是什么?第二,三个译本对源语中情感隐喻是如何处理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分析,本研究发现:其一,在《简爱》这部著作中,人体部位,易感知的温度,颜色,方位,人类所熟知的自然界事物等均作为始源域来隐喻映射情感。这些具体熟悉的事物作为情感隐喻的本原,可以更有利于人们形象生动地传达情感,丰富情感表达的范畴。其二,在英语与汉语中,涉及到以人体为原型的情感隐喻与其他类型的情感隐喻相比,前者呈现出较多的共性。在处理以人体部位为原型的情感隐喻时,三个译本在多数情况下保留了情感的原型。此外,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情感隐喻翻译过程中会受许多因素影响,文化,民族思维,译者的主体性,译语读者等等。三个译本在处理情感隐喻的过程中,还采用了改变情感原型的翻译策略,亦或直接省略情感意象(原型)将情感直接表达出来。不同翻译策略的选择,目的都应将是把原文中情感所包含的情意如实地传译到译本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