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急始的极光响应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星际激波或太阳风中的间断面是引起地磁急始的源,而伴随激波或间断面增加的太阳风动压会触发全球大尺度的极光瞬间发射(又名激波极光,shock aurora)。当行星际激波传播到向日面磁层顶位置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后,激波极光首先在正午侧的极隙区位置变亮,之后几分钟内沿着极光卵的晨昏两侧传播直到最后到达夜侧扇区。 关于激波极光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尤其是随着诸如Polar、IMAGE卫星发射之后获取的大尺度的极光观测以来,许多学者利用卫星观测的大量数据对激波极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提出了若干激波极光产生机制的理论:绝热压缩、磁镜率减小、磁层对流增强、夜侧磁力线曲率半径减小等。而我们知道每种机制一般都产生不同类型的极光。 卫星观测可以获得大尺度的激波极光,然而由于卫星的空间、时间分辨率相对地面极光成像仪要低很多,因此我们很难准确地判断激波极光到底是弥散状的还是分立状的,以及相应的极光的运动状态变化。但是,地面极光观测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优点。尽管已经有学者利用地面极光观测设备对激波极光开展了相应的研究,但他们主要是针对个例分析,有关系统的、不同磁地方时扇区的激波极光至今还没有开展相应的工作。本文利用中国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积累多年的、高分辨率的极光观测数据对分布于不同扇区的激波极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利用29个分布于不同磁地方时扇区的激波极光事件,我们发现激波极光的响应特征可以从日-夜两个大的扇区进行分析。日侧扇区的极光一般都在激波到达日侧磁层项后的几分钟内爆发,正午极隙区位置的极光多呈现冕状极光结构,午后扇区的极光多呈现分立的弧状结构;夜侧扇区观测到两类不同的极光响应现象,一类多与磁层亚暴的爆发有关,即极光多是分立状的,而且都向极向侧运动,另一类则没有观测到极光爆发或增亮,多与行星际磁场持续北向或几乎为零有关。极隙区冕状的极光与来自太阳风和磁层的低能沉降粒子有关,午后扇区的激波极光则与来自磁层的沉降粒子有关;夜侧扇区的极光来自于磁尾的高能沉降粒子。 对2001年5月27日午后扇区的一个激波极光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超级双子极光雷达(SuperDARN)的极区电离层等离子体对流数据,我们发现激波引起的地磁急始在其初始脉冲扰动相期间在午后扇区形成下行的场向电流。中山站全天空摄相机的极光观测显示在SC发生之前,相机的高纬侧观测到中等亮度的分立状极光,与此同时中山站上空电离层等离子体对流方向指向太阳。SC发生之后极光并没有增亮,相反极光的亮度马上减弱,只有零星的弥散状极光,几乎同时对流方向发生反转(逆阳对流)。4 minutes之后,在相机的天顶位置出现一条非常亮的、东西向的弧,紧接着陆续出现的极光布满了相机的视野并发展成多重弧结构,几乎同时对流再次发生反转(指向太阳),且对流速度增加了许多。利用Araki的SC模型可以非常自洽的解释观测到的现象,即SC的初始脉冲扰动相(PI)期间在昏侧有下行的场向电流流入极区电离层,产生了逆时针方向的对流涡,同时沿磁力线的沉降电子的通量减少,极光亮度减弱;主要脉冲扰动相(MI)期间的电流系与PI相的正好反向,导致顺时针方向的对流涡,沉降电子的通量大幅增加,极光迅速增亮。
其他文献
重夸克势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它可以探测强子相的禁闭机制和等离子体相的介子熔解,计算其次领头阶项可以估计领头阶项的可靠性,本文的目的即求取零温时N=4SYM重夸克势强耦合展开
本文对Dirac方程的对称性及唯象学进行了研究。一般人们认为库仑势和谐振子势下的薛定谔方程所表现出来的高度对称性在相对论性的Dirac方程中应该得到保留。如果这一原理是正
Casimir效应是一种量子真空涨落的结果,在理论与实验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各个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工业制造水平地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微型器件逐渐
纳米材料在基础科学研究和各种潜在技术的应用中非常重要,有着许多同类材料所不具备的新颖的光,磁和热性能,因此吸引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兴趣。 人工合成的晶体材料钇铝石榴石Y3
ZnS材料性质温和,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质,近年来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倍受关注。采用生物模板来制备半导体纳米晶,能耗低、污染小、操作过程简单,所制备的纳米材料生物兼容性好且形
ZnO是一种六角纤锌矿结构的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室温下其禁带宽度为3.37 eV,激子束缚能高达60 meV,具有优良的光电性质。ZnO发光机理和导电机理都和其中的缺陷或杂质有密切
ZnO薄膜是一种直接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激子束缚能(60eV),即使在室温条件下激子也不会分解,具有多种用途,因此近年来对ZnO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为了研究沉积气压对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CS-400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不同的沉积气压(0.5Pa-5Pa)下分别在Si(111)及石英基底上成功的制备了ZnO薄膜和25%N_2气氛下Zn_(0.975
伴随着人工量子器件微小型化、可集成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已经可以在很多平台上实现人工超材料,例如,光子晶体,声子晶体,超导量子电路,冷原子等。人工超材料有着固体材料不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