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语用学思想探析及其在现代管理与交际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ru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人们对《墨辩》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前期对《墨辩》的研究存在着大量东西比较,据西释中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墨学理论价值的繁荣和发扬。学界比较流行的方法是集中对比墨子与亚里斯多德的著作或有关逻辑的语录,把“墨辩”看作是类似亚氏的形式逻辑一样的东西。这种比较所得到的结论的真实性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本研究认为,仅仅以西方传统逻辑或所谓现代形式逻辑来框构墨辩,或者仅仅固守于“以墨论墨”的方法的结果,不仅无法完成在新的历史情境下对墨家辩学进行新的历史定位,更谈不上发扬和光大我们古老的墨家辩学智慧,使之能够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   《墨辩》是以对语言的日常分析为主,因而其中充满了关于语用学的论述。由于本体论、认识论的根源,《墨辩》的编著者在对待语言逻辑的方法论上采取“日常分析”的方法,这使得墨辩包含丰富的语用学思想。随着语用学尤其是语用逻辑的出现,本研究认为采用语用逻辑的方法来阐释墨家辩学更为合理。   本研究始终强调防止用“附会”的方法代替“比较”的方法。墨辩语用学思想于西方的语用学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也就是说,墨辩有自己特色的语用学思想。本文在阐述二者相同性一面的同时,着重揭示墨辩语用学的特异之处,并给予分析。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见解:   一、《墨辩》是以论辩为特征的逻辑。墨辩之作为论辩性质的逻辑,是因为它在“辩”的范畴内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带有很大的理论局限性;而且,它缺乏严格的形式推论,论辩手法倾向于重视实际论证效果。   二、《墨辩》中包含了丰富的语境思想。墨家并不是将语言当作客体、对象,或者当作符号工具,而是将语词与事物、内容与形式当作是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强调语言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墨家辩学中的语境思想显示出其丰富的语用学思想。   三、《墨辩》中的推理方式突出推理的语用特点。为了更好地说服、论证,实现其政治理想,墨家讨论了譬、侔、援、推、止等多种推论方式。   四、《墨辩》强调“当”的语用学思想。以往学者将墨家的“当”解释为“真”。实际上,“当”与“真”并不等同。根据对墨家“当”的分析,其更具有语用学思想。   总之,本研究揭示了墨家语用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征以及这些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其成果对墨家辩学及深化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本文通过运用哲学理论和经验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分析了墨辩的的逻辑推理方式,探究了墨辩的谈辩原则和辩论技巧,并使之能够系统地处理管理实践中的多样性,研究管理者或从业人员应如何有效地增进言语表达、分析、评价和沟通的技能,彰显了墨辩名辩智慧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李仪祉水土综合治理的水利思想是环境哲学研究的典型范本。李仪祉不但是中国近代以来著名的水利专家,为中国的水土综合治理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中国著名水利学家和地学哲
本心是陆象山思想体系的核心范畴。他将本心置于其思想体系的中心,着力探讨如何发明本心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做工夫的问题。本文以本心为主线,从三个方面探讨象山先生的心学工
20世纪末,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急剧增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抽取出潜在的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计算了以纯铝为中间层材料,通过真空热压扩散焊获得的Si3N4/金属接头中的残余热应力分布。接头中Si3N4一侧外表面、特别是四条棱边处具有比其内部高的张应力,在所计算
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十七世纪荷兰伟大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在继承理性主义先驱——笛卡尔的思想基础上,致力于人的理性方面
学位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解决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而他晚年的著作《人心与人生》正是对他人生问题研究的高度总结,是梁漱溟先生一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
孔子思想中意蕴精深的哲学观,散见于《论语》及《中庸》等著作的许多言论和主张中,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还没有以系统的理论形式出现,但我们仍可以从那些零碎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