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季鳞盐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的研究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报道,但至今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有人提出,季鳞化合物抗肿瘤的机理主要源于肿瘤细胞线粒体膜表面的高的膜(负)电位,鳞阳离子可选择性地被吸附到肿瘤细胞线粒体膜表面,通过干扰膜的代谢而杀死肿瘤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机理,我们注意到荧光素类化合物可以呈现强烈荧光发射的特性,并已常用作指示剂和生物染色剂,在临床上用做诊断试剂,也是一种防腐药和轻泻剂,可用于防癌治疗。氨基荧光素广泛用于重要荧光探针的合成,如马来酰亚胺荧光素、异硫氰酸荧光素、C12荧光黄,而这些荧光探针在DNA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分析鉴定、核酸和核苷酸分析测定、生物膜结构以及脂质转运和代谢动力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选取含有活性基团氨基的5-氨基荧光素进行鳞化修饰,合成相应的季鳞盐类化合物,并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法对其进行荧光性能测试,研究这类化合物与DNA、蛋白质、脂质体膜的作用机制,以期最终揭示季鳞盐类化合物在结构与抗肿瘤机制的关系以及其在生物体内代谢动力学。本阶段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1.氯化-3-丙酰-5-氨基荧光素三苯基鏻的合成以4-硝基邻苯二甲酸和间苯二酚为初始原料,制备5-氨基荧光素,进一步与3-氯丙酰氯反应,所得产物纯化后再与三苯基膦反应,得到氨基荧光素季鳞盐,合成的目标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经IR、1HNMR、13CNMR、31PNMR表征,与预期产物结构完全吻合。2.目标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测试采取荧光光谱法对目标化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测试,并研究加入DNA、蛋白质、脂质体膜后其荧光强度变化及波峰改变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其荧光强度与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DNA、蛋白质、脂质体膜对其荧光强度和波峰位置没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5-氨基荧光素接入季膦结构后,与DNA、蛋白质、脂质体膜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既意味着季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理在一般意义上不涉及与上述化合物的作用,也为后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做了基础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