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及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qinghua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代谢性骨疾病,以骨量减少为特征,容易造成骨折等风险,常隐匿发病于绝经后女性群体中。据中国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统计,到2030年我国50岁以上妇女将增加到2.8亿以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发生髋部骨折,三年后致死率高达20%,因此,绝经后女性的健康问题应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目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根本原因是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且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十分有限,副作用较多,因此,亟需寻求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新靶点,用于早期发现、诊断以及积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轻公共卫生压力。近年来,肠道菌群与骨质疏松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可以通过释放雌激素类似物、血清素等小分子物质影响骨代谢。Sj?gren发现与正常小鼠相比,无菌小鼠股骨远端的骨密度增高约40%,猜测原因可能为无菌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成骨细胞没有太大差别,但破骨细胞较少,从而导致骨代谢出现差别,骨吸收和骨丢失减少,骨密度增高。随后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缺失小鼠骨骼中IL-6、TNF-α等溶骨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因此进一步表明免疫系统可能在肠道菌群缺失小鼠的破骨细胞减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多为动物实验,且主要聚焦于I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以骨丢失为主的老年性骨质疏松,并非因雌激素减少为主要发病原因的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即以骨吸收速度加快为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阴道菌群的多样性不如肠道菌群高,乳酸杆菌是阴道菌群中丰度最高的定植菌,占阴道菌群的95%以上。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出现断崖式下降,阴道黏膜呈萎缩趋势,厚度变薄,阴道p H值水平不断提升,导致致病菌侵入风险增加。大量研究表明阴道内乳酸杆菌种类及数量与雌激素变化有关,同一个体乳酸杆菌的丰度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异,从而诱发女性疾病。且有研究表明分娩后阴道菌群结构与肠道菌群结构更加相似,乳酸杆菌丰度显著下降,厌氧菌含量增高。故本研究方案通过比较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与阴道菌群的相关性,探究人体微生物群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治提供新思路。二、目的:1、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差异。2、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与阴道微菌群的相关性并进行功能预测。3、探讨人体不同部位微生物菌群之间的关系,以便对人体微生物群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有更全面的了解。三、方法:本试验为病例对照临床研究,招募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132名绝经后女性志愿者,采集粪便标本及阴道分泌物标本,使用双能X射线(DXA)扫描仪测量志愿者的骨密度,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组34例,绝经后骨量减少组47例,绝经后骨量正常组51例。对于所有志愿者,均记录临床数据。通过16S r RNA技术和PICRUSt菌群基因功能预测对比三组人群肠道菌群和阴道菌群,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及阴道菌群的组成及功能差异,预测其可能在该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四、结果:1、在肠道菌群中,绝经后骨量正常、绝经后骨量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匀度无显著差异,但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绝经后骨量正常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基于Unweighted Uni Frac距离测量肠道菌群的β多样性发现,绝经后骨量减少、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肠道菌群整体结构均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1,P=0.030),且骨质疏松女性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肠道菌群的差异显著高于骨量减少女性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之间的差异。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相比,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发生了减少,拟杆菌属(Bacteroides)、巨单胞菌属(Megamonas)等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增多。而未分类的瘤胃菌科(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的丰度在绝经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女性中均增多。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相比,绝经后骨量减少女性巨单胞菌属(Megamonas)、丁酸弧菌属(Butyricimonas)的丰度增高,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的丰度显著降低。2、在阴道菌群中,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的阴道菌群α多样性之间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无显著差异,但基于Unweighted Uni Frac距离测量阴道菌群的β多样性与绝经后骨量减少、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的阴道菌群整体结构存在显著差异(P=0.006,P=0.024)。且骨质疏松女性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阴道菌群的差异显著高于骨量减少女性和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之间的差异。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相比,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在绝经后骨量减少及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减少,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增多。绝经后骨量减少人群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细菌丰度减少,不解糖嗜胨菌属(Peptoniphilus)、厌氧球菌属(Anaerococcus)等细菌丰度增加。3、在肠道菌群中,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减少的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的丰度和骨密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空腹血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观察到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抗口臭致病菌属(Solobacterium)与雌激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两个菌属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均显著低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4、在阴道菌群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丰度和25-羟基维生素D含量以及空腹血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骨密度L2及雌激素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的丰度和骨密度L1、L2、L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5、肠道菌群中的多个菌属和阴道中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丰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例如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升高的未分类瘤胃菌科(unclassified_Ruminococc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显著降低的埃格特菌(Eggerthella)和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通过PICRUSt对肠道菌群进行基因功能预测发现,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属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及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外源物质降解代谢、脂代谢、遗传信息处理相关通路均发生了显著变化。阴道菌群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中属于脂代谢相关的代谢通路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鞘脂类代谢通路富集、甘油磷脂类代谢通路减少。五、结论: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阴道菌群与绝经后骨量正常女性存在差异,且与骨质疏松疾病进展相关。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肠道菌群与阴道菌群存在相关性,可能通过雌激素相互影响。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阴道菌群破坏,乳酸杆菌含量显著下降,可能更易患妇科炎症。
其他文献
背景根据《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 sformation,HT)是脑梗死后病程进展中的一部分,也是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介入等疗法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阻碍病程中抗栓药物等二级预防措施的应用,同时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残疾及死亡风险。且有研究提示亚洲人HT风险显著高于西方人群,基于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前国内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对
学位
目的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Lumbar 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LDDD)是脊柱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腰椎间盘退变(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LIDD)是由多种因素引起椎间盘组织结构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改变,使纤维环撕裂,髓核突出,椎体滑脱,并压迫神经根,导致腰腿痛疾病的发生,常对患者的劳动能力与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
学位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主要包含了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是世界各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表明: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在长期内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近几十年来由心脑血管病造成的住院费用也在增加,其中以ASCVD为主。ASCVD的发病率和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加,持续增加的疾病负
学位
背景足月妊娠是指孕妇妊娠达37+0周~41+6周之间,在此期间分娩者称为足月产。既往研究认为,足月妊娠期间不同孕周分娩较早产与过期产相比,其母婴结局是一致且良好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足月妊娠不同孕周间分娩,其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并不相同。为了进一步研究分娩周数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美国妇产医师学会建议将足月划分为:早期足月(37+0周~38+6周)、足月(39+0周~40+6周)、晚期足月
学位
背景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指一组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脑小血管和脑实质受累的、以反复脑卒中发作和血管性认知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
学位
目的探讨一体化18F-FDG PET/MRI颅脑显像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致痫灶检出敏感性及定位准确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难治性颞叶癫痫并于发作间期行一体化18F-FDG PET/MRI颅脑显像患者,经多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放射科、核医学科等)会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定位于一侧颞叶并明确致痫灶的患者在颅内皮层脑电指
学位
背景和目的:食管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组织学上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其他亚型。食管癌的发病率存在地域和文化差异,在一些亚洲国家尤其是我国,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很高。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最有效的方法,但食管癌早期梗阻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出现梗阻症状即被诊断为晚期,多数病例已伴有淋巴结转移,转移性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极差。全身化疗在晚期食管鳞癌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缓
学位
目的:高血压是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公认风险因素。高血压的诊断、评估以及流行病学调查仍多采用诊室血压,诊室血压的测量对于高血压的管理非常关键。大量研究显示血压的波动性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所以认识血压波动特征对高血压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影响诊室血压波动的相关因素,以及不同诊室血压测量次数及取值方法对诊室血压分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因高血压在河
学位
研究背景:宫颈机能不全是妊娠中晚期复发性流产和早产的重要原因,其发病率逐年增高。反复的流产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和痛苦,而早产有导致新生儿死亡或残疾的风险,为其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有效方法。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可取得比紧急宫颈环扎术和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更好的妊娠结局。非孕期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和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两种预防性宫颈环扎手术方式
学位
研究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和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均是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来二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负担。糖尿病(DM)可引起血管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疾病(CAD),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公认风险因素。众所周知,与一般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或发病率增加2至4倍。全世界的糖尿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