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近30年收治的234例初发APL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和生存分析。寿命表法分别算出1975-1989年,1990-2003年患者5年总体生存(OS)率。直接法算出完全缓解(CR)率及CR后5年长期生存率。对性别,年龄,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发热、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溶血(DIC),治疗方案,达CR1时间,CR后治疗时间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34例APL患者,83例达5年及以上长期生存。1975-1989年患者OS率为4.0%,1990-2003年患者的5年OS率为57.0%。单纯化疗(CH)组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CH组的CR率分别为56.57%和95.1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R后5年长期生存率分别为7.1%和73.5%(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白细胞,血小板,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DIC,诱导方案,达CR1时间,CR后治疗时间是影响长期生存的重要预后因素。性别,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SF,LDH,PML/RARα融合基因状态不是影响长期生存的因素。ATRA+CH组与CH组治疗APL合并DIC患者的治愈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COX分析结果: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风险系数是5.690;免疫表型风险系数是7.387;染色体核型风险系数是3.020;DIC风险系数是1.823,达CR1时间风险系数是2.353。血小板,CR后治疗时间,诱导方案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28,-1.570,-0.298。结论:1.初治APL患者ATRA+CH诱导治疗组5年OS率明显高于CH诱导治疗组。2.ATRA+CH组CR率及CR后5年长期生存率均明显高于CH组。3.性别,发热,出血,肝脾淋巴结肿大;SF,LDH对长期生存无影响。4.ATRA+CH有助于改善出凝血异常,提高APL合并DIC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完全CR率。5.骨髓异常早幼粒细胞>70%,达CR1时间>30天,CD34阳性表型,非典型染色体核型者,并发DIC是不利于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30.0×10~9/L,使用ATRA+CH诱导方案,CR后治疗时间≥3年则有利于长期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