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中西翻译理论就与美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美学对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对国人来说,语言功能与审美判断是不可分割的。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翻译家对中国传统翻译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促进了美学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其中,刘宓庆教授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翻译美学理论,丰富了中国当代翻译美学。他认为,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的艺术,需要用另一种语言(译语)再现原作的美,这样文学翻译便表现为审美体验和审美再现的过程。审美再现过程遵循了理解—转化—加工—再现四个步骤。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建立在对审美客体(原文)的理解之上,是对原文进行转化加工为译文的过程,也是翻译审美体验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译者水平与功力的最好证明。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同等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翻译也是当代文学翻译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许多优秀的英语散文已被翻译成汉语,并为中国读者接受并喜爱。著名学者夏济安,在英语散文翻译领域造诣颇深,他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语言细腻传神,文笔优美,表达地道,是译界的一部经典之作。虽然有不少文章时时援引其妙语佳句或对其进行评议讨论,然而这些研究多从语言层面和翻译技巧来进行评析,然而从美学角度对其译本较为全面的研究仍寥寥无几。本文旨在运用翻译美学理论,从审美客体的形式系统和非形式系统两个层面对夏济安译《名家散文选读》中的具体语料进行研究,探讨其译本怎样体现其中的美学意蕴,以及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这两个动态因素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以再现原作的美学风貌。其中,形式系统的审美再现研究包括音美、词美、和句美三个方面;非形式系统则从意象美、文化美和意境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通过对夏译本中的典型例证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分析了夏译散文如何再现英语散文的美学价值,为英语散文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为夏济安译《名家散文选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翻译美学视角,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同时也证明了刘宓庆教授的翻译美学理论应用于英汉散文翻译的可操作性,以及在散文翻译研究中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对英汉散文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本论文研究背景、研究对象及问题、应用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本研究的意义和篇章结构;第二章回顾了中西翻译理论的美学渊源以及现代翻译美学的主要理论;第三章是本论文理论框架,介绍了翻译美学概念,并对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做了重点说明;第四章是本文主体,在刘宓庆提出的翻译美学理论基础上,从两个系统六个方面,即形式系统中的音美、词美和句美以及非形式系统中的意象美、文化美和意境美分析了《名家散文选读》中译本的审美再现。第五章结论部分对夏济安译文中的的审美再现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同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