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教师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幸福人生,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教师专业化呼声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的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西南地区独特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探讨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对于加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等方法,对西南地区777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经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探讨了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各影响因素(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综合本次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现状不容乐观。西南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全国普通人群,且在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2)不同条件下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职称不同、所教学段不同、工作属性不同、经济收入不同和主观教学水平不同,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应对方式、自我和谐、社会支持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经路径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效应,联合解释率为48.8%,其中以主观幸福感最具预测力,其单独解释率为37.3%;自我和谐和社会支持通过主观幸福感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效应,四条间接路径可以解释心理健康13.7%的变异量;各影响因素对心理健康的总效应(R2)为0.625,即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可以解释心理健康62.5%的变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