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祠堂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国史、方志、宗谱等,经纬交错,构成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脉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集体化的结束和社会经济发展,宗族在乡村社会开始重新活跃起来,一些家族通过重修祖坟、祠堂、宗谱,认祖归宗,重新寻找认同的基础,对乡村社会生活秩序产生影响,祠堂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不可小视。为此,开展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取金华市境域的祠堂为研究对象,分析金华市境域祠堂文化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围绕政府在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中的角色,对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提出一些探索性的建议。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问题的提出,首先分析本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在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基础上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最后结合香港文化保育运动,探讨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主要分析金华市境域祠堂的概况、现状,具体分析祠堂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总结祠堂文化在乡村社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集中讨论了金华市境域祠堂保护现状以及地方政府在祠堂保护中角色定位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在前文基础上,结合香港文化保育运动及政府职能,明确地方政府在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中的角色定位。通过文献查阅,运用比较方法及长时段观察法等对金华市境域祠堂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当前地方政府在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过程中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的角色定位问题,以及宗族群体行为问题、个人文化保护意识问题与祠堂建筑保护资金问题等,提出构建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保障体系。在这一保障体系中,地方政府是引导者的角色,应发挥引导作用,重点是做好相关祠堂文化管理办法的制订,以保障各宗族及其成员在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中的主体地位,让各宗族成员成为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保障体系的组织者、建设者、管理者,祠堂文化资源的活化者。该体系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把祠堂文化保育与活化同乡村民生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将传统家族祠堂祭祀仪式与族规祖训的内核——忠、孝、礼、义、信等与时代先进文化相融合,将个人、家族的认同与地域文化的认同紧密结合起来,成为村庄精神文化的坐标,以此重构乡村文化价值秩序,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本文撰写过程中,适逢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于2013年初展开。文化礼堂建设中,许多地方政府对村落原有宗族祠堂进行修缮改建成为文化礼堂,通过“文脉传承、文明传播,真正让文化成为群众的精神寄托,打造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本文认为这实际上创建了一条活化祠堂文化的新路径,是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