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是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它将华裔美国历史融入到梁家三代在美国扎根生存的家族史中:梁爷爷是典型的“单身汉”,他作为苦力来到美国,辛苦了一辈子也未能实现落叶归根的梦想。父亲里昂是转型时期的“单身汉”,他以梁爷爷的“契纸儿子”身份进入了美国,结婚后形式上由“单身汉社会”的一员转变成了有家的人,可他依然无法摆脱“单身汉社会”思维模式的影响。梁家的三个女儿中又无一不受到文化身份的困扰。“单身汉社会”的形成,“契纸儿子”连锁移民现象的产生以及新生代的文化身份困扰均与华裔在美国被歧视被排斥的历史分不开。排华政策的实施使华裔只能从事工作时间长且收入少的体力工作,尽管辛苦工作可依然是入不敷出。由于种族歧视产生的生存的压力使华裔蒙受着难以言说的种族忧郁,并无意识地传承给他们的后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生代华裔因承袭莫名的忧郁而引发对身份的思考,从而为构建华裔合适的身份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后殖民理论框架下,运用后殖民的忧郁症和后殖民身份认同两个理论来探讨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骨》中新生代华裔文化身份的转变过程。本文认为华裔美国历史是一段被主流社会埋没的历史。由于华裔新生代对自己的祖先在美国的建设中所做出贡献的认知处于一种缺失状态,所以华裔新生代难以产生作为少数族裔自豪感。因此本文提出华裔新生代需要与过去协商,还原华裔历史的本来面貌,接受作为族裔所拥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并建构一种兼容并蓄的华裔美国文化从而真正解决美国华裔新生代的身份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