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宋代是山水画的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山水画在空间营造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时代表现。受宋代“格物致知”的理法影响,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上有着共同的创作规律,但各位画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绘画思考,使得空间的建构和表现的语言相互之间有着明显差异。马远在宋代山水画家中有着自由的空间表现,在空间意象的表达上更加深远且空阔,其“删繁去要”的空间表达方式和虚实空白的处理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山水画的一个鼎盛时期,当时的山水画在空间营造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其独特的时代表现。受宋代“格物致知”的理法影响,山水画在空间表现上有着共同的创作规律,但各位画家有着各自独特的绘画思考,使得空间的建构和表现的语言相互之间有着明显差异。马远在宋代山水画家中有着自由的空间表现,在空间意象的表达上更加深远且空阔,其“删繁去要”的空间表达方式和虚实空白的处理方法,影响了我在个人绘画中对空间的理解与表现。因此本文在第一章对马远进行简要介绍,并罗列出其相关作品。第二章在搜集前人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文人品评下对马远空间表现进行简要分析。第三章通过各个角度,对马远山水画空间表现进行具体研究,第一节,以马远的“观物之法”,在自由的艺术表现下,探析空间表现上显著的独特性;第二节,马远在构图上不再是引入式的山水空间,而是开门见山式的表达,表现了其心中的“迷远”、“阔远”和“幽远”;第三节,空白法作为中国画独有的空间表现方法,马远在其作品中夸张且频繁地使用,呈现了独特的流动感与节奏感,体现了中国画虚实相生的空间观念;第四节,在马远的观看的角度、独特的构图、意象化的思维和造型观念下,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富有张力和诗意。在技法上大胆应用使观者产生无尽的联想,仿佛画外还有一片广阔天地。通过对马远资料的搜集,对马远作品的空间表现形式进行具体考察具体分析。在最后一章中,对马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空间表现以及使用的技法在空间表现上的作用进行具体研究,通过大量的资料作品去探析马远的空间表现。
其他文献
梁楷作为一位南宋时期引禅入画的宫廷画家,他以开创粗放率性的减笔画闻名,也常常被后世的美术评论体系归为粗行一派的“墨戏”画家。梁楷的传世作品以道释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主,在人物画画面风格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通过比对他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会发现他在画风上的变化与笔墨审美上的拓展,历史上少有画家表现出同样的情形,梁楷在宋代人物画的笔墨表达上开创出变革的新局面。现有的美术评价体系常常把梁楷的不同画风分
钱杜与陈文述年纪相仿且两人互相欣赏,各自在文学艺术上造诣颇深。《陈文述诗意册》为二人诗画合作精品。本文以钱杜的《陈文述诗意册》十六帧画面为切入点,力图探寻乾嘉时期诗人与画家的互动联系和艺术交流,找寻诗意的艺术形态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同时结合钱杜的著述中所含美学思想,从绘画表现语言中感知钱杜的绘画自身发展轨迹。本文分为三个章节,首先是研究《陈文述诗意册》其中的诗画内涵,结合文献资料深入了解钱杜与诗人
以黄宾虹为个案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有关黄宾虹金文书法的理论研究与风格取法在当代则略显冷清。笔者通过对黄宾虹生平的了解,以及对黄宾虹所撰若干文稿的查阅,认为——黄宾虹对金文书法的研习,在其对艺术的整体认识中,处在一个中心的、枢纽的位置。借此,笔者尝试回答:“为什么直接取法黄宾虹金文书法的作品并不多见?”这一问题。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直接从本源出发,研究黄宾虹研习金文书法的原因。第二章,黄宾虹的金文
在绘画艺术中,动和静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存在,而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通过画面构图、造型、运笔技法等方面的调整,静态画面就能够巧妙地营造出引人入胜的动态视觉效果。这种画面中的动并非物理意义上客观存在的物体运动,而是肉眼从图像中所能感受到的视觉层面上物体运动的趋势。这类拥有“动势”的绘画艺术作品具备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触发观看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引起作画者与欣赏者间的共鸣。我们在艺术创
比尔-埃文斯(Bill Evans)在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的"Kind of Blue"的衬词中首次发现了爵士乐和日本艺术之间的相似之处,这有助于证实爵士是一种基于多元文化规模的艺术。本文旨在通过对爵士乐与日本艺术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探讨,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为这两种艺术形式在当前多元文化,多媒体时代的发展创造新的可能。通过对Miles Davis,John Coltr
屋木画是中国画的题材之一,是以表现建筑为主的绘画。斗栱作为传统殿堂建筑的特征之一,对斗栱结构的描绘,是在绘制传统殿堂建筑时画面所要表现的着重点部分。屋木画中对于斗栱表现方法的变化,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而发展,从中也可以看到屋木画本身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有着众多优秀的绘画作品,其中对于斗栱的表现有着许多异同之处。本文围绕斗栱的画法这一内容,以绘画实践者的角度去分析对比斗栱的画法。通过对建筑本身的研
明代画家孙克弘年少为官,却又仕数多舛,隐隐于世。官场上的失意把他推向了诗画会友,广结善缘的文人生活。孙克弘以其花鸟画尚古清淡而闻名于当时,是有写生花鸟画家孙克弘的归类。他的写生花鸟画在技法上学习赵昌和黄筌,在风貌上传承沈周和陆治,将文人风貌融入画中物象,立意深远,是一位具有个人意趣的明代写生花鸟画文人画家。本文从宋以来花鸟画写生观的衍变为基础,通过对孙克弘生平经历的发现和考据,引出孙克弘与明代花鸟
现代主义工业革命使得技术崛起,建筑也呈现出技术化的倾向,“空间”开始被均质化,在消费时代里成为商品、可被复制、高速生产又被摧毁,在这一系列的背后是精神空间的失落。从广义上来说我们每天无时无刻都处于空间之中,在“空间”的意义下世界与人是一个整体,无论是我们在学校的教室中、在家的卧室里,还是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在观游一座园林时,我们无时无刻都被置入在空间的“现实”之中。但是我们的现代生活每天大量的时间都
虚谷(1823-1896)是一位蹊径别开的画家,无论是他的性格还是绘画都是如此。当我们观摩一幅虚谷的作品时,常常有耳目一新之感,这得益于他的大胆创新。吴昌硕诗云:“十指参成香色味,一拳打破去来今”,正是高度概括了虚谷以传统为基石,又以开拓创新为燃料,形成别具一格的绘画风貌。如果单纯用“形式感”来概括显然流于表面,并且不够具体,这种强烈的形式感如何得以呈现才是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虚谷用自己“另类”的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1,建筑不仅是隔绝自然的庇护之所,还是居住活动于其中的人与周边自然环境进行对话的一种重要传达媒介体。在《林泉高致》中,“林泉之心”~2是当时人们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不用走出屋外,山水本意已全部了然在心。宋人对于房屋营造不仅通过整体布局,还从具体而微的细节来表达对于自然的迷恋。随着南宋军事政治环境的趋稳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为境内的建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以临安为中心的江南地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