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国来说,土地特别是农地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为农地生态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土资源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地污染严重,农地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经济进步的瓶颈。为了遏制农地污染持续恶化的严峻态势,我们必须借助于法律的有效规制。但是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关于农地污染防治的专门立法,从而导致农地污染防治工作无法可循,执法不力。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农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将农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本文首先通过从农地污染防治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区别了农地污染的相关概念和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农地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从而将农地污染问题上升为法律问题。为了寻求法律途径解决农地污染问题,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农地污染状况,分析了导致农地污染的根源,除了人们意识层面不够重视、农村地区环保基础设施缺乏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法律制度的缺失。 通过分析我国农地污染防治的法制现状及其不足之处和借鉴在农地污染防治立法及实践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法律制度,提出了完善农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具体构想,建立专项性立法,遵循农地污染防治原则,确立农地污染预警制度、已污染农地整治制度、完善农用土地污染防治标准制度以及法律责任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