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沼液是人体、动物粪便及农作物秸秆等物质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物质,是一种营养含量高、施加到农田可以快速起效的优质有机肥料。生物炭是一种难降解的高度芳香化固体材料,是农作物秸秆在厌氧条件下热解碳化而成。它具有含炭量高、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是增加土壤储煤量、降低大气CO2浓度、减缓全球变暖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选用中国西北地区正常耕作的农田土壤和正常发酵、正常产气的沼气池中的沼液原液,通过水平入渗和室内一维吸附试验研究生物炭配施沼液过程中,不同沼液配比、生物炭混掺量、生物炭混掺厚度和土壤容重对土壤水分特性、全氮含量和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旨在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保护率和沼液的综合利用效率。主要结论如下:(1)水平入渗试验中,湿润锋推移速度、累计入渗量和土壤水扩散率均随沼液配比、土壤容重和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大逐渐减小。表明试验中观测的土壤水分运移参数受到沼液配比、土壤容重和生物炭混掺量综合作用的影响。(2)不同处理条件下,渗出液电导率变化均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增加而逐渐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但各组在渗出液电导率变化幅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沼液配比为1:8时,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对渗出液电导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产生规律性影响;当沼液配比为1:6时,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对渗出液电导率均没有产生明显规律性影响,但较沼液配比1:8时,电导率值逐渐开始呈现出随着生物炭混掺厚度和混掺量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当沼液配比为1:4时,渗出液电导率受到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共同作用影响。上述试验结果表明,当沼液配比一定时,影响渗出液电导率的关键因素可能是土壤中生物炭的混掺量和混掺厚度,而其中生物炭混掺量的影响相对较大。(3)相同土壤容重和沼液配比条件下,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土壤渗出液全氮含量逐渐减小,即在一定范围内,试验施用生物炭能够提高土壤全氮含量;随着生物炭供应量的增加,土壤单位重量逐渐减小,土壤>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增大;当沼液配比不同时,随着沼液配比的降低,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逐渐增加;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pH值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土壤pH值增加趋势并不显著;当沼液配比不同时,随着沼液配比的减小,土壤pH值总体呈逐渐增加但趋势并不显著。(4)在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土壤单位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炭混掺量为2.0%处理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最为显著,不受生物炭混掺厚度的影响;在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炭厚度为20cm时,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且该影响不受生物炭混掺量的影响。(5)在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随土壤单位重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生物炭混掺量为2.0%处理时,影响最大;在土壤容重不变的情况下,土壤中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没有明显呈规律的趋势变化,可能受到土壤质地和生物炭混掺量的综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