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cb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提出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志着地理课程改革的深化。课标提出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区域认知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是认识地理空间、解决区域问题的重要方法,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单元教学以教材单元为基础,教师灵活整合知识相关性内容,整体统筹教学计划,通过多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教学方法和途径。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单元教学的历史发展与理念方向、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策略与教学案例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总结,从中发现单元教学培养区域认知素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中以地图为重要工具,创设真实的区域情境,为后续的案例研究提供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论文基于教育学者的概念界定,总结概述基于区域认知的单元内涵;并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整体教学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高中地理单元教学现状调查,通过发放教师问卷,发现单元教学实施中,教师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不明确单元教学设计理念”、“无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参考”、“教学计划冲突”;因此,向一线地理教师传递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四部分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根据教育学者提出的教学设计一般模式,明确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与单元教学的关系,归纳基于区域认知内容的单元设计特征,提出教学设计步骤。以空间区域性、教学情境性、整体关联性等为原则,研读课标、教材,确定教材内容,制定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教学活动,最后评价教学效果。第五部分案例设计与评价,选取2020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区域发展战略”教材单元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例示范,并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后,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主要包括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发现单元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得到了提升。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总结了本文主要结论与不足。通过上述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本文得到了基于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给出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的具体过程,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单元教学实施的困难,期望本研究的研究成果能为单元教学的进一步广泛运用提供一定的支持。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提出将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且国际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重点近年来也逐步落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作为最具有学科特点的生物学素养四大要素之首,生命观念也是生物学素养的基础。笔者为了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逆向教学模式来培养初中生命观念素养。将逆向教学模式应用于生物知识的教学,以探索逆向教学模式对提升生命观念素养的作用
学位
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了践行中央关于教育的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针对我国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实际需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标从结构体系、学科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了修订,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应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位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课堂教学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吸收先进的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中,而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作业”,其形式也需不断拓展、创新与优化。电子作业结合了信息技术载体的多种特点,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补充,不仅仅丰富了作业的原有形式,还充分挖掘作业的本体功能和拓展功能,有望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选取沪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
学位
21世纪伊始,社会发展大跨步向前,科技发展也突飞猛进,我国也迎来了第八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而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也紧随其后,在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明了国家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和生活的不断变化,实验稿不再适应社会教育形势。2013年,教育部再次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并在2018年发行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选才的要求提升,转变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正是我国现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与追求,也是新时代下对人才选拔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习惯使用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重在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较少。基于生物学科的特性,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不能通过单一学科的知识解决,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以及逻
学位
教材作为师生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其设计有效反映出新课改的导向与落实,而将科技创新融入化学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力推动着教材的编制与创新。考虑到受历史文化背景、教学模式、课程目标等影响,各国教材具有各自特点,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程度必然有所不同。本研究首先在化学学科背景下确定科技创新能力的认知框架,解决科技创新能力的概念厘定与内涵分析,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
学位
为了改善传统教学中,“有教无评”和“有评无促”的现状,2017年新课标中提出了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同时“教、学、评”一体化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多元评价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评价,是“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理论、元认知理论、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者关于“教、学、评”一体化和学生自我评价的文献,针对出现的
学位
对紫外吸收剂UV-1164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以三聚氯氰为原料,一锅法合成关键中间体2-(2,4-二羟基苯基)-4,6-二(2,4-二甲基苯基)-1,3,5-均三嗪(TMⅡ),再与溴辛烷反应合成紫外吸收剂UV-1164。选取反应物物质的量比n溴辛烷∶nTMⅡ、反应时间、反应温度3个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对合成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合成条件:反应物物质的量比n溴辛烷∶nTMⅡ为1∶1.2、反应时间为2 h、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2020年修订版课标”或“新课标”)基于生物学学科的本质凝练了其核心素养,从根本上保证了育人方向。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势必导致教材也做出了较大的变动。2021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依据新课标出版了高中生物学系列的新版教材,并且从2021年秋季学期起,在上海高中学段得到全面使用。本研究选取沪科版2007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二册)
学位
大概念不是具体的概念,而是隐秘在知识背后的核心思想、规律等,它能将细碎的知识按照与大概念的逻辑关系联合起来,形成有意义的框架,因此理解和应用大概念直接体现了核心素养,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核心素养的落实。故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将大概念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内容。随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