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多元并进,全面发展的绘画创作,在我国绘画史上几乎是仅见的。郑午昌先生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将我国古代绘画分为四个时期,即实用时期、礼教时期、宗教化时期和文学化时期。实用时期即古史时期,史料不详,难求实证。礼教时期的汉代,无论是画工所作,还是画家所画,都是为宫廷服务的,而宗教化时期的绘画,如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等,在帝王修建的佛寺作画,自是为帝王服务,而张僧繇为梁武帝的直秘阁知画事,奉命为他做佛画,装饰佛寺,则更是直接为宫廷服务。及至宋代,绘画一方面延续并发展着绘画的礼教化和宗教化,精工细致的写实技巧几乎达到巅峰。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文学化的近代进程,出现了自娱自乐、寄托高雅感情的写意作品,即文人画。画工和文人则各自是这两种绘画风格的代表。绘画的文学化与宋代士大夫因政治、文化的建立而形成的特殊的身份地位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同样服务于宫廷或市民的画工画的发展则与画工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就此说来,画者的身份地位是研究宋代绘画的合适的切入点,本文就试图以此作为切入点,同时利用福柯的话语权理论,来分析宋代绘画中的写实与写意争斗与融合。宫廷画家和民间画工被文人画家统称为“画工”,画工的发展及作品风格离不开画院,同时宋代绘画文学化的进程也与画院颇有关系,因此理清画院及其建制的发展变化是理解院画家身份的重要一环。搞清宋代文人特殊的身份地位也是理解文人画(写意)的必要步骤。文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从绘画实践上上进行了追求独立于画工画(写实)的争斗,在绘画实践上的争斗,一是对形神关系的理解,二是对诗画同源的倡导,三是对以书入画的笔墨程式的重视。在争斗的同时,写实与写意在宋代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融合。福柯作为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一直是西方文化界最耀眼的明星,他的思想以变化多端著称于世。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他的话语观以及独特的权利观,其次以宋代具有代表性院画家和文人画家身份为线索,以话语权力合法性及再生产性以及宏观权力和微观权力的相互影响为基石来具体介绍写实与写意的争夺。结语部分简略分析宋代绘画在元明清以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