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品保修是售后服务的关键,合理的保修策略不仅可以提升产品工作性能,而且能够降低保修成本。本论文依据保修条例三包法和“Lemon Law”,构建两个保修模型,提出合理的保修策略并进行决策分析。一、三阶段一维视情保修建模与优化。将一个三状态逐渐退化产品的保修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三包期、视情保修期和小修期。根据三包法规定,产品在一定期限内出现质量问题,生产商将提供免费修理、更换或退货服务。基于此规定,假设在三包期内,当产品发生故障时,无论其故障前处于哪类状态,都进行更换。在视情保修期内,根据产品故障前的状态以及剩余保修时间,视情进行更换或最小维修。在小修期内,产品发生故障,无论其故障前处于哪类状态,都进行最小维修。在保修期内,产生的修理费用由生产商承担。本论文将剩余保修时间阈值作为决策变量,以生产商需承担的保修费用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模型的对比与数值算例的验证,说明了模型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二、考虑维修时间阈值的二维延保建模与优化。根据“Lemon Law”规定,产品在保修期内,维修超过一定时间仍未完成时,必须进行更换。基于此规定,在基本保修期内,对产品采取二维保修策略。在此策略下,产品发生故障立即进行最小维修,若未在规定的维修时间内修复好,则对产品进行更换,此时保修更新,否则进行最小维修。在延长保修期内,当产品发生故障时,都进行最小维修。本论文基于以上条例,将延长保修期的长度作为决策变量,分别以消费者和生产商的期望费用率为目标函数,进行了优化分析。通过数值算例得出最优延保策略,说明了模型的适用性。论文的保修决策分析,既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能降低生产商的保修成本,可为产品保修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