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onacolin K是红曲菌主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是降血脂和胆固醇的红曲产品(药物及保健品)中的关键活性物质。现行各种降脂红曲产品标准中,大米是唯一可允许使用的生产原料,但其发酵水平较低,一般只稳定在千分之几的水平。此外,生产企业普遍反应,在降脂红曲产品的贮存过程中,关键活性物质Monacolin K含量会随着时间的延长大幅度下降。因此,为提高降脂红曲中Monacolin K的发酵水平,并掌握该物质在贮存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本课题开展了发酵原料多样性的研究、产品贮存过程中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及由此所产生的产品标准问题的研究。以五种常用谷物原料和四种非谷物原料为固态发酵基质,对其产Monacolin K的能力进行比较,筛选出颗粒度小、粘性较小的小米为最优发酵基质,其产量达到7.25 mg/g,约是传统发酵基质大米的1.5倍。其他几种谷物原料也都得到较高产量的Monacolin K,而非谷物原料的Monacolin K产量普遍较低。以小米为固态发酵基质,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发酵时间、装料量、发酵初始含水量、接种量等发酵参数。以小米为原料生产的降脂红曲,其Monacolin K的含量普遍稳定在1.1%以上,比以大米原料的产量提高了50%以上。在发酵基质中添加营养物质以提高Monacolin K含量的研究:发现在固态发酵基础上添加20%甘油和3.5%大豆粉,可使产量提高到19.24 mg/g,比单纯小米为原料的Monacolin K产量提高了近1.5倍。此外,对发酵产品进行检测,未检出桔霉素的存在,说明该发酵工艺是安全的。在小米固态发酵的优化结果的基础上,以农业副产物茶梗为原料进行发酵产Monacolin K的研究,在装料量为30 g,甘油添加量为35%,大豆粉添加量4.5%的条件下,产量为7 mg/g左右,比优化前提高了近10倍。说明即使在非谷物的固态发酵基质上,添加营养物质对Monacolin K的生物合成的作用十分明显。研究不同辐照强度及贮存时间对降脂红曲产品中Monacolin K的含量及两种结构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Co-60γ射线辐照强度在12 KGy范围内,辐照强度对Monacolin K的含量和两种结构的比例均影响不大;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曲产品中Monacolin K的含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中酸式结构比例减少,内酯式结构比例增加。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拟合的方法,能够较为简单的计算出红曲产品中Monacolin K的半衰期,为降脂红曲产品的贮存时间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针对当前降脂红曲生产的一些特点及降脂红曲产品标准繁多且不统一的问题,本课题还对我国几种降脂红曲产品标准中的有关内容及指标进行了探讨。这些内容包括生产用红曲菌种的选择、发酵原料、产品中Monacolin K的含量规定及检测方法的探讨、桔霉素的限定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