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ls et Gilg)为葡萄科(Vitaceae)崖爬藤属(Tetrastigma)草质藤本,是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植物。三叶青全株可供药用,其地下块根和果实的药用效果最佳。近年来,随着对三叶青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和药效作用的认识,随着对三叶青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和药效价值的认识,其社会需求愈来愈广阔,在野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发展人工培育是提高三叶青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途径,人工培育中块根产量低和药效成分含量问题亟需解决,因此极有必要探索新的培育技术。本文实验于绍兴市平水镇会稽山基地开展,分别研究了不同光强、不同林型及不同光质处理下三叶青生长、生理特性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变化,综合测定指标,选择出三叶青最适的光质、光照强度和培育林型条件,为三叶青人工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以三年生三叶青为材料,设计不同颜色滤光膜(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的光质培育试验,研究了三叶青的生长性状、生理指标、生物量及块茎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绿光处理下三叶青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均最大,而蓝光处理下三叶青以上指标值均最小,红光和黄光处理下三叶青长势较佳。三叶青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高低排序依次:白光>红光>黄光>绿光>蓝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以蓝光处理最高(5.966 mg·g-1),以红光处理最低(3.976 mg·g-1);可溶性糖含量以红光和黄光处理较高,以蓝光处理最低。三叶青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以红光处理最大,以蓝光处理下最小,块茎总黄酮含量以绿光(0.431%)和红光(0.456%)处理下最高。三叶青块茎的产量和质量在红光处理下均较佳,因此建议在三叶青培育过程适当增加红光处理。2、设计不同光强处理(自然全光照的0、50%、70%、90%)条件下,研究了三叶青生理指标和药效成分的动态响应值。结果表明:三叶青的生理指标随生长发育进程和处理时间的增长呈现动态变化,且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大,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块茎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在遮阴70%时块茎产量(32.44 g)和总黄酮(1.162%)含量达到最高。研究表明:适当遮阴有利于三叶青生长及药效成分的积累,且遮阴70%时块茎产量和总黄酮含量均达到较高值,为其培育的适宜光照度。3、选择不同林型(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和竹林)光强条件下,研究了三叶青生长、生理指标及药效成分含量变异。结果表明:在香樟和竹林林下三叶青叶片长势较好;不同林型下三叶青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其中6~7月份在香樟和竹林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青钱柳林型,8~11月在青钱柳林型下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不同林型下三叶青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其中香樟林下三叶青可溶性糖最高,在竹林下三叶青可溶性糖最低;收获季节时青钱柳林下三叶青的产量(48.63 g)和药效成分含量(0.686%)均最高。因此,建议在青钱柳林下培育三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