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在这一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转轨、社会交往扩大、利益分化重组、新阶层不断出现等,使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给社会发展提出了“破”与“立”的历史任务。这种双重难题内在蕴含的压力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人们开始相应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步伐,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选择,改进和完善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态度和行为,与时俱进地跟上社会前进脚步,从而导致社会价值观发生深刻嬗变。这种嬗变究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从传统向现代的价值观转型,是落后价值观的“颠覆”与适时价值观的“生成”之间的交错运动,可以用“新旧交替、多元并存”来概括其特征。其中,“新旧交替”指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多元并存”指价值取向以经济为中心的多元化发展。这种价值观的转型,反映了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历了物质层面的重要成果之后,在思想文化层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在整体上取得了积极进步,激发了价值主体的创造活力,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但是也面临很多现实问题,与价值观现代化还有一定差距,不仅为人们的价值选择带来困惑和疑虑,也使原有的主导价值观失去了威信和说服力,导致人们自我认同上的焦虑感和价值观的混乱。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价值观研究的理论价值,而且,在传统价值观、当代价值观和外来价值观多元混杂的复杂人文背景下,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价值观所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事业也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因此,构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价值观已势在必行。针对价值观多元化和价值冲突的现状,本文探讨的价值观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建立主导价值观与整合价值冲突。其中,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在所有的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需求,体现了对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理性认识,由此具有了引领多元价值观的资格和基础。价值整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将文化转型引入价值观视域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本土化转换,详细阐述了如何对存在于当前社会生活基本领域内的价值冲突进行整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进价值观在“冲突”与“整合”的矛盾运动中走向现代化。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目前价值观的理论研究缺乏现实操作性的现状,探讨了价值观建构的具体方式。建构路径与建构内容相对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内化;构建和谐文化的实现机制。两者相辅相成、融会贯通,将内部渗透与外部调节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