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教育的发展轨迹既具有自身发展的独特性,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也反应出浓烈的社会决定性,这种社会决定性的具体化就是不同的时代反映在道德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品质和印记。当下,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它既给道德教育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人们重新开始审视道德教育的一切,包括其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乃至方法的运用等;也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面对多元的文化主体以及复杂的文化价值取向,若缺乏理性的态度和恰当的处理方式,最终将不可避免的陷入道德相对主义或道德虚无主义的迷茫。将对话引入道德教育领域是积极应对多元文化挑战和利用其所带来机遇的理性选择。但是,在道德教育的实践中,“假对话”大行其道,若置之不理,真正的对话就难以展开,其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就难以实现。为了能够在道德教育中真正的开展对话,实现其对于道德教育的意义,本文展开了对于道德教育中的对话的研究,在梳理对话、道德教育中的对话以及对话之于道德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呈现道德教育中对话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对于我国的道德教育实践有所启示和思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导言部分、对话及道德教育中的对话部分、对话之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意义探析、道德教育中对话的误区部分、克服道德教育中对话误区的对策部分。导言部分主要对本论文的选题缘由、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第一章,在界定对话内涵,分析其平等性、理解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性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道德教育的过程及方法等方面入手呈现了道德教育中对话的内涵。第二章,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道德教育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引入对话的原因,并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者自主学习机制的形成及其道德能力提高等方面阐述了对话之于道德教育的目的。第三章,结合自己的访谈内容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道德教育中对话的误区,即在对话精神上,囿于表面止步实质;在对话主体上,压制学生淡化主导;在对话方式上,重视生成轻视传授;在对话过程上,追求形式漠视结果。第四章,针对四个方面的误区,提出相应的对策,即确保对于对话精神理解的准确性,防止道德虚无主义与相对主义;兼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多元对话;坚持生成与传授之间的有效整合,避免对话基础的缺失;促进对话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平衡,提高道德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