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执行屯垦戍边历史任务的集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于一体的特殊组织,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计划经济年代,兵团体制的优越性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关系的和睦、边境地区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兵团体制的弊端开始显现,兵团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遇瓶颈。尽管存在种种非议,兵团仍然在现阶段的国家发展中保持合法性的地位,造成部分学者对兵团存在的合理性产生质疑,并将国家在新疆的发展解读为“内部殖民主义模式笔者以国家对新疆的发展模式是否符合“内部殖民主义模式”为研究视角,从影响“内部殖民主义模式”形成和发展的三个维度,即政治、文化、经济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兵团与新疆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来验证在国家对新疆的发展中是否存在“内部殖民主义”。在章节构成上,本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和评价本文所选用的核心理论——“内部殖民主义”理论与本项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二至四章分别从政治、文化、经济三个维度检验兵团是否是国家在实行“内部殖民主义”的工具;第五章是研究结论的讨论,说明兵团没有执行“内部殖民主义模式”的特征,国家对新疆的发展模式不是“内部殖民主义模式”。本文认为,在政治层面,兵团的设置、发挥的作用以及体制的特殊性,都源于其历史功能的实现。从整个国家发展的现代化进程来看,兵团这一政治组织扮演的稳定和助推新疆发展的角色,以及它发挥的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积极功能,无一不与新疆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布局相契合。在文化层面,兵团文化是兵团履行政治使命过程中衍生出的精神产品,它不仅是新疆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促进自身与新疆本土文化的交流整合,促进内地汉族文化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整合,促进新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在经济发展层面,兵团具有的优势源于其特殊的管理体制。兵团能够利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资源和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完成性质单一的组织难以完成的任务,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的开发建设,为兵团和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但兵团的这种体制优势同时也是它发展的劣势,使得兵团虽然在农业生产技术和集约效益方面优于地方,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