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戴是一种积极情绪,是受惠者认识到并接受了施惠者的恩惠之后在内心产生的一种冲动,它能促使受惠者为已收到的恩惠做出回报。感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然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不少大学生感戴意识淡薄,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在继承国内外已有感戴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大学生感戴的现状,同时探讨感戴、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旨在关注感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供研究资料,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感戴教育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本研究首先对马云献等人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问卷》进行了区分度、信度及效度的检验。接着,在广州地区选择了三所普通高校的434名学生作为被试,使用《大学生感戴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我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感戴问卷》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信度及效度,可以用于测量大学生的感戴水平。(2)大学生感戴水平总体较高,大学生感戴在性别和是否为独生子女上有显著差异,在文理科、城乡、年级上无显著差异。(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相关。(4)感戴在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即父母教养方式除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外,还通过感戴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