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出现的特殊群体。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农民工在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最为显著的结构变化之一就是农民工的“家庭化”过程,由此便衍生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因此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仅是加快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现实需要。农民工子女是指6-15周岁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其父母在城市工作、生活半年以上。由于受到家庭经济收入和城市教育政策的双重限制,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失学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涉及义务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的问题。第二,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指他们入学后的情况,包括学校适应问题和学校教育质量问题。本研究主要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具体方法有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以无锡城区为个案,把无锡城区的农民工按其家庭经济收入分为绝对贫困型、相对贫困型、温饱型三个层次,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分为“渴望上学的孩子们——走进学校大门的孩子们——被学校抛弃的孩子——渴望享受优质教育的孩子们”四种状况,然后选取典型案例了解他们在无锡受教育的情况,在学校的内心感受,揭示成因,提出对策。本研究主要从家庭教育的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的脆弱性、学校教育不公平、制度障碍(尤其是教育制度障碍)三个角度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首先,家长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念;其次,学校内建立平等的教育环境,消除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门槛;再次,教育公平是制定义务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选择;最后,社区方面也应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