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每个国家都必须参与其中。南北合作型自由贸易区并不是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摆脱贫困的理想出路。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中国和东盟,它们之间组建南南型自由贸易区,而且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它的成功与否,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为发展中国家在新经济形式下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模式和道路上提供一种借鉴作用。 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本文简称CAFTA)的贸易效应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的有关知识,考察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及对区内贸易的影响。另外,也对动态的贸易效应作了简要分析。 本文在关税同盟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各国关税现状及CAFTA在关税方面的削减情况,并由此而产生的贸易效应情况。中国的目前的进口关税平均为12%,而东盟平均为2.4%,中国平均关税水平比东盟高近10个百分点,按照关税同盟理论,中国和东盟成立自由贸易区后,相对于中国出口到东盟的增长来说,东盟各成员国对中国的出口将增长更多。 然后,本文从比较优势角度分析中国和东盟各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哪些行业或产品具有竞争力,贸易效应将在哪些领域产生。分析结果认为,中国和CAFTA其他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明显,贸易转移效应可能性很小。 其次,为了考察自由贸易区成立后,由于产业调整或生产转移而带来的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成本和效率,本文又从产业内贸易角度作了详尽分析,认为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内贸易将逐年加深,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产业调整中的调整成本很低,对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很有利的。 最后,本文提取影响贸易的主要因素,模拟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模型,先对历史数据回归,由此得到了一些具有政策指导性的结果,然后预测了未来CAFTA的贸易效应,预测结果是自由贸易区的区内贸易不断提高,即贸易扩大明显。本文根据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对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给出了合作的目标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