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起源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最初主要是运用于银行坏帐处理、房地产融资等领域,后来人们发现其在提高资产流动性方面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融资有很大的作用,所以从上世纪的八十年开始,资产证券化在大型基础设施融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原来一直是由政府财政提供建设资金.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这种以财政资金为主的投资体制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多元化是改革的方向,而资产证券化则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该文从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开始,首先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作了阐述.然后针对市政基础设施的公共产品的特征,介绍了公共产品供给的若干种模式的选择,对市政基础设施政府和市场提供两种情况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提出了建立一个以公共福利最大化和投资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政府监管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并进而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最能体现多元化投资模式的应用手段之一.该文接着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多元化中的重要意义,并对中国的广—深高速公路、珠海高速公路两个"离岸型"资产证券化案例和上海外环隧道信托计划这个带有部分资产证券化特征的"在岸型"信托资产证券化模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阐明了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可先从条件比较成熟的"信托型"证券化模式着手.由于资产证券化在中国还刚刚起步,相关的法律制度和实施环境还不十分完善,作者详细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法律、会计、税务、信息公告、市场交易、价值计量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在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在制度建设和实施环境方面提出了若干的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