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 食道癌是临床常见疾病,80%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对于失去手术机会又不愿接受外放疗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带膜食道支架的置入只是解决患者的吞咽困难问题,对肿瘤组织并没有杀灭作用。用食道支架解除食道狭窄或食道瘘的疗效已充分肯定,另一方面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肿瘤的治疗作用已被临床证实,食道癌外科术中直接将125I粒子种植在病变部位被认为是安全的、有效的。因此,如果将125I粒子捆绑于带膜或无膜食道支架上,采用介入技术植入到病变部位能否达到既解除患者吞咽困难问题又能起到杀灭肿瘤组织的目的?为此,作者就食道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作了系列研究。目的 通过在食道支架上预置125I粒子探索食道内照射支架研制的可行性;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内照射支架的安全性;通过临床应用探讨食道内照射支架对食道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食道内照射支架研制:采用4种设计方案并制出样品,通过体外装填放射粒子试验、释放试验,确定支架方案,并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改进和完善食道内照射支架的结构。2.动物实验:选择实验用兔36只,分成9只/4组。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将实验组分为3组,单个粒子剂量:A组:0.3mCi、 B组0.6 mCi、 C组0.9 mCi,每只支架固定2颗粒子;D组为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术后2周、4周、8周分别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兔3只,处死前行食道造影、CT等检查,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支架标本分别行肉眼、光镜、电镜下观察;观察指标包括食道及其周围肺、支气管、大血管的损伤及程度。3.临床应用:选择15例食道癌患者,临床分级 II-IV,植入食道内照射支架,粒子剂量:10.0±4.2mCi、活度0.6-0.8mCi,术后1周、1、2、3、6月进行全身ECT、血象、免疫指标、病灶CT、胃镜等复查并与术前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食道内照射支架研制:用直径0.16mm细记忆合金丝有规则绕制或用模具以塑料为原料生产出能刚好装填一颗125I粒子的“弹匣”,根据不同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决定“弹匣”的分布,并将其缝制在食道支架外周,即制成食道内照射支架。2.动物实验:8周时实验组粒子附近食道壁增厚最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周、4周时各实验组之间及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食道内径在上述观察期内实验组、对照组都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管腔逐渐变窄,但实验组之间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8周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肺、气管、胸主动脉壁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但电镜下上述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有轻微损伤。3.临床应用: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释放过程顺利,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术后3个月全身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患者血象和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临床未出现如食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13例术后1个月CT复查提示<WP=5>病灶的厚度较术前有所变簿, 2例变大,3例随访近8个月,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退缩,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捆绑式食道内照射支架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临床常用活度的125I放射粒子对食道周围肺、气管及大血管等正常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是轻微的;125I放射粒子对支架引起的增生的食道粘膜无明显的抑制和刺激作用;125I放射粒子长时间植入体内可能对食道平滑肌有刺激增生作用;125I放射粒子密封好,使用安全,长期植入食道内未见放射源泄漏;临床应用食道内照射支架治疗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是,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