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全球化影响着每一个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交流并不局限在外交层面,文学方面的交流也日益扩大。拥有灿烂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和大师辈出的法国文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随着这种文学界的交流,一个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怎样才能在不丢失其特点的情况下传播外来文学流派,并且能让本国国民接受他?本文将目光锁定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二十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是动荡不平凡的一个世纪,在被迫打开国门重新面对外面的世界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文化界都受到不小的冲击。这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创造了新中国文学,旨在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学理念以更好的发展本国文学。但新文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普通百姓很难接受这种和他们的传统文化格格不入的新兴文学,并且文人们盲目的模仿险些让中国文学失去自身的特点而变得不中不洋。本文将以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为例,分析不同时代的三位中国诗人对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着力分析这一外国文学流派中国化的过程,试图找到外来文学流派接受与传播的普遍规律,以便于更多文学流派间的交流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