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提升自我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理解能力是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就成为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之一。网络学习已成为终身学习的主要途径,网络课程作为网络学习的主要载体,成为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但是,当前的网络课程在注重学习资源的数字化、多媒化呈现的同时,却忽视了促进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这一教与学中的本质问题;注重外围环境建设,忽视了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关心以及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发展的关注;强调网络课程的学科和内容维度,却忽视了学习者的知识理解过程等维度,致使网络学习效果不尽人意。为了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理解素养的公民,提高网络教育的质量,网络教学的设计需要重新构建。本文尝试将理解性学习的思想运用到网络课程中,提出了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其根本出发点是帮助学习者形成并加深对重要概念或主题的理解。所谓的理解是在新的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当学习者真正地理解了某个概念或主题时,他们就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个概念或主题,进行知识的内化;能够迁移它们并生发新的推论;能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所创新。为了促成学习者的真正理解,本文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时,缩减和精选了学习内容,将其聚焦于具有理解价值的主题;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围绕问题情境展开有针对性的理解活动;提供可探究的学习资源,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望,以此为依托加深其理解;实施情景化的评估方式,以持续性的评价为手段促进学习者理解水平的不断深入。本文在深入地阐述了理解的内涵、特点和不同维度的基础上,提出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包括该模式的设计原则、策略和基本流程。着重研究了以理解为目标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主要有理解主题的选择、组织和呈现;理解目标的确定、特点和表述;理解活动的分类设计以及与活动相对应的理解性学习评价的形式和标准的设计。其中,在理解活动分类设计部分,依据理解的六个维度,将其划分为三类即初级理解活动、中级理解活动和终极理解活动,并以此为准则设计持续性评价的形式和标准。最后,根据此模式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部分内容进行了设计尝试。
其他文献
在篮球比赛中,进攻和防守是辩证存在的,防守是为了抑制进攻存在的,防守也是随着进攻的变化而变化的;而进攻是为了攻破防守而存在的,进攻也是根据防守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它除具有一种本身的自然美之外,还具有一种超自然的美,它是人体形态美、完成动作美、服装美、音乐美、舞蹈美等的表现。但是,艺术体操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
我国体操成绩非常优秀,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体操项目的大众普及与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优势地位严重不符。最终导致我国在体操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与美国、日本等体操发展强国存在
知识管理是个人或群体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整理、利用和共享知识,使知识由无序转变成有序状态,并在认知结构中形成具有稳固特征的知识体系的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
研究目的:本研究是通过多年的网球教学学习与练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国内网球运动发展实际情况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总结出网球截击技术教学与练习现状的优缺点,并通过对网球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