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研究——以上海SF大学为例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更是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培养一流人才、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中的教育与锻炼,增长了能力才干、增强了奉献意识、提升了综合素养,从而促进了高校学风、社会风气的良心循环。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高校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而应试体制教育下的人才培养弊端、独生子女政策形成的大学生性格问题、网络互联网的趋势影响,这些变化都为高校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工作中造成了新的问题。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来解决问题是高校管理需要直面的情况。本研究以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四类对象:大学生群体、团学系统师生、项目指导教师、合作单位为切入,通过对四类对象的总计调研与访谈,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的阅读思考,进一步了解了当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较强的解决建议。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由于疏于对于开展活动意义的普及、团学系统工作效率低、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责任意识不明确等管理不当的原因,存在社会实践活动意义与工作意识不统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其次,由于相关考核评价、项目指导教师的管理、人员招募管理等日常运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难题连连,不论是大学生还是团学系统工作的师生,亦或是项目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方面,都有着各自难以解决的困难,并由此降低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热情;此外,于大学生的安全保障、意见反馈机制,于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的队伍建设与培训制度等权益保障制度并不完善,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中较为显著的问题;最后,创新意识与相关促进措施的不足也是急需提升的方面,譬如:由于宣传工作机制的陈旧,无法深入大学生的主流阵地。而实践内容形式、大学生人文关怀、科学合理的激励奖励等创新、促进机制的缺失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还是要通过大学生、团学系统、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四个角度出发,构建、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第一,要以当代学生为根本,把握“互联网+”与“个性化”,以打造“互联网+社会实践”服务网站与人文关怀机制为抓手,努力将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紧扣这两大主题;第二,要以团学部门为核心,加强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通过加强管理队伍与培训制度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加以各类考核评价制度、负责人管理制度、权益保障机制与时俱进化地完善;第三,要以项目指导教师为力量,通过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机制以及科学化的激励机制等相关管理办法的建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第四,要以合作单位为纽带,加强合作单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责任意识的树立,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日常管理、招募考核等过程的参与提升合作单位的参与度,并积极探索思考社会资源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的引入与促进。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农民被土地严重束缚,种地成本大增而粮食价格却不上涨,导致农民种地赔钱,大多数农村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许多撂荒的土地。虽然国家相应的也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况下,社会保障已然成为大众所关注的话题.现如今我国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型,区域之间分工更加分明协作更加紧密,这要求社会劳动力资源结构适时做出
胜金口石窟寺遗址群位于吐鲁番市二堡乡的木头沟东岸,洪水威胁严重,为了确保该文物安全,根据胜金口石窟寺和东木头河基本概况、防洪现状、存在问题及洪灾成因进行分析,按照百
社区是集聚人口、承载人口、提供人口人居环境的重要阵地,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和国家治理的基层领域,社区治理关乎群众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稳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