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奴隶生涯后,美国黑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尤其是作为母亲的黑人妇女们,她们在奴隶制度下,失去亲人,丧失作为母亲的权利,承受白人奴隶主种族压迫的同时,遭受白人男性的性别迫害。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自出版以来,该书就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运用创伤和复原理论为框架对《宠儿》中的贝比和塞思的创伤及复原主题给予系统的分析,并探索莫里森对黑人母亲的解放途径的认识与见解。
贝比和塞思都曾经是奴隶,但她们也同样是母亲。这两位母亲在相似的经历后,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贝比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创伤。她给自己命名,改造124号,成为了一位不入会的牧师,在林间空地传教,希望帮助自己和其他的黑人。但是,由于她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胜利以及黑人社区种族主义的内化,她遭到了其他黑人的嫉妒。黑人社区的背叛使得贝比彻底失去了恢复创伤的勇气,最终在失望中离开了人世。塞思,相对于贝比而言,更为主动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一个人送走孩子,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逃离甜蜜之家。当学校老师追踪而来,她毅然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尽管过去的种种经历成为她一生中无尽的创伤,使得她曾经一度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救,但与贝比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不同,塞思被迫与情人保罗,女儿宠儿,和丹芙进行交流,且在他们的帮助下回归了她所在的黑人社区,最后在社区人们的共同帮助下,真正勇敢地面对创伤,见证奴隶制带来的危害,从而从创伤中得到复原。
通过这两位黑人母亲的故事,英里森似乎在给创伤问题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作为一位饱受创伤的黑人奴隶母亲,要想获得最终的愈合,不仅仅要有自身的勇气敢于挑战奴隶制,还要依靠外界的帮助。只有这样,作为受伤的奴隶母亲才能真正的得到恢复。
《宠儿》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五部作品。自出版以来,该书就一直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本文旨在运用创伤和复原理论为框架对《宠儿》中的贝比和塞思的创伤及复原主题给予系统的分析,并探索莫里森对黑人母亲的解放途径的认识与见解。
贝比和塞思都曾经是奴隶,但她们也同样是母亲。这两位母亲在相似的经历后,走上了迥然不同的道路。贝比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创伤。她给自己命名,改造124号,成为了一位不入会的牧师,在林间空地传教,希望帮助自己和其他的黑人。但是,由于她仅仅满足于精神上的胜利以及黑人社区种族主义的内化,她遭到了其他黑人的嫉妒。黑人社区的背叛使得贝比彻底失去了恢复创伤的勇气,最终在失望中离开了人世。塞思,相对于贝比而言,更为主动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一个人送走孩子,在怀孕六个月的时候,逃离甜蜜之家。当学校老师追踪而来,她毅然选择杀死自己的孩子。尽管过去的种种经历成为她一生中无尽的创伤,使得她曾经一度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救,但与贝比把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不同,塞思被迫与情人保罗,女儿宠儿,和丹芙进行交流,且在他们的帮助下回归了她所在的黑人社区,最后在社区人们的共同帮助下,真正勇敢地面对创伤,见证奴隶制带来的危害,从而从创伤中得到复原。
通过这两位黑人母亲的故事,英里森似乎在给创伤问题找到了一个可能的答案--作为一位饱受创伤的黑人奴隶母亲,要想获得最终的愈合,不仅仅要有自身的勇气敢于挑战奴隶制,还要依靠外界的帮助。只有这样,作为受伤的奴隶母亲才能真正的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