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一般微乳形成均需要高浓度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S)和助表面活性剂(Cosurfactant,CoS)即中低链醇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界面膜稳定性。但是S和CoS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限制了微乳在药品和化妆品中的开发应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CoS并不是微乳形成的必要条件。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微乳形成无需CoS的油的结构规律,从而制备无醇、低表面活性剂的微乳载体,并将其用于化妆品的开发。方法:选择几种不同结构的油,分别在有/无CoS作用下用水滴定法制备伪三元相图。根据微乳区域的大小考察CoS及其种类对不同结构油微乳形成的影响,寻找微乳形成无需CoS作用的油的结构规律。根据所形成微乳的粒径、PDI、浊度、黏度和表面张力等理化性质,初步探讨微乳形成无需CoS参与的机制。选择无需CoS的橄榄油微乳为载体,加入维生素E琥珀酸酯、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熊果苷、尿囊素后制备补水睡眠面膜。根据伪三元相图以及外观性状进行面膜处方筛选。通过外观、pH、粒径、黏度的测定以及透射电镜观察对面膜的微乳特性进行表征。以市售睡眠面膜为阳性对照考察自制微乳面膜的保湿效果。建立熊果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市售睡眠面膜中加入与自制面膜相同量的熊果苷作为阳性对照,以熊果苷的经皮渗透能力为评价指标考察自制微乳面膜对活性物的经皮促渗效果。选择无需CoS的橄榄油、α-亚麻酸、亚油酸微乳为载体,加入薄荷醇、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甘油、当归提取物制备微乳凝胶样唇膏。根据三元相图进行微乳处方筛选,再通过外观性状确定水含量使之一步直接形成凝胶样微乳,得到唇膏基质。通过电导率确定微乳的类型。通过pH、粒径、黏度对自制唇膏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通过外观以及各理化性质的变化对自制唇膏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以市售啫喱唇膏为阳性对照对自制微乳凝胶唇膏的安全性、保湿性和油分吸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发现,CoS对不同种类油微乳区域的影响取决于油的结构。若油的结构中不含羟基如十四酸异丙酯、十六酸异丙酯、油酸乙酯,则微乳的形成需要CoS辅助S提高油/水界面稳定性,促进微乳形成。当油的结构中含有羟基官能团时如橄榄油、亚油酸、α-亚麻酸、辛癸酸甘油酯,则微乳的形成无需CoS的参与,CoS的加入甚至抑制其微乳的形成,并且不同的CoS对微乳区域的影响程度不同。以橄榄油微乳为载体所得面膜的处方为:橄榄油2.383%、维生素E琥珀酸酯0.397%、S为4.17%、混合透明质酸为0.3%、海藻酸钠为0.1%、尿囊素为0.1%、胶原蛋白为0.5%、熊果苷1%、甘油5%等。所得面膜的黏度为25.94±0.11 Pa·s;粒径为58.83±0.79 nm;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其液滴圆整,粒径在纳米级范围,符合微乳特征。面膜的pH为5.6±0.1,适合人体皮肤pH环境。面膜中的混合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海藻酸钠起保湿作用,自制面膜的补水效果相比市售睡眠面膜可提高5.5%。面膜中熊果苷的HPLC分析条件:色谱柱为Kromasil 100A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v/v)的混合溶液;流速为0.8 mL/min;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78 nm;柱温30℃。熊果苷质量浓度在0.05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重复性、稳定性、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RSD为1.94%(<2%),均符合方法学要求。选用生理盐水为接受液,质量百分浓度为1%的熊果苷从面膜中经离体豚鼠皮肤的稳态渗透速率Js为0.305 mg·cm-2·h-1,是从市售睡眠面膜中渗透速率的4.29倍。本品安全、稳定,符合国家轻工行业标准QB/T2872-2007的感官和理化指标。一步法制备的唇膏的主要成分为:油酯14.71%、维生素E琥珀酸酯为2.45%、S为25.73%、薄荷醇0.2%、当归提取物1%、甘油5%、胶原蛋白0.5%、透明质酸0.3%等。其外观为粉红色透明凝胶状;pH为5.70±0.036;粒径为28.31±0.45 nm;黏度为27.4±0.632 Pa·s,该黏度下样品具有较好的涂展性和挑起性;经物理稳定性及耐热、耐寒试验均证明自制唇膏稳定性良好。自制唇膏的保湿效果、油分吸收效果均优于市售唇膏,t检验分析表明二者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研究寻找到了微乳形成无需CoS参与的油的结构规律,并将无醇微乳应用于化妆品的开发,显示出良好的促进皮肤渗透功效。该发现可解决微乳中由于醇的大量使用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为微乳这一优良载体在药物和化妆品开发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