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地处祖国内陆腹地,处于全国中心地带,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具有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工业基础雄厚,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近几年来,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已呈现缓慢的趋势,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断缩小,“中部塌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是中部六省自身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要推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必须先找到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及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舆论导向都认为中部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部地区支柱产业不明确、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加剧、产业同质化、重复建设严重。为了进一步判断中部地区是否存在结构趋同问题,本文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的背景下,先从中部地区布局的现状出发,通过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揭示中部地区目前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导致该问题存在的根源以及根本的解决路径,即中部地区要加强分工与合作;然后通过数量指标,对中部地区的产业发展状况及三次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为依据,得出中部地区各省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构想;并在总结国内外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经验对中部地区借鉴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该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阐明政府和企业在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应发挥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日益显现出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了在竞争中达到“共赢”,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势头正在蓬勃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关于中部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的研究,既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上,也具有实践上的指导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经典的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区域经济学理论及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运用于我国产业结构趋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中;比较全面的梳理了产业结构趋同评价体系;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就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中部各省的三次产业梯度及其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数量对比,并根据中部六省各自的实际情况,提出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构想。这些研究对以后的中部地区作为整体如何发展的路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并同时注重借鉴相关学科理论,希望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出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