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学到生态美学——关于生态美学发生发展的思考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ul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沿着生态学——深层生态学——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学的这样一条线索,对生态美学发生的过程进行了一番探究.该文认为,生态美学的发生不是偶然的:首先,新时代生态学的发展为生态美学提供了理论的营养;其次,人类日益窘迫的生存状态呼唤新的存在论美学的出现;第三,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经济与文化背景之下,后现代经济与文化形态的形成为生态美学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因此,生态美学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产生,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该文还认为,生态美学的研究把主客体有机统一的观念带入了美学理论中,对于现代美学理论的变革提供了启示.生态美学克服了主客两分的思维模式,明确肯定了主体与环境客体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建立了人与环境的整体观.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活动中,便是人的心态与生态的直接关联性.没有心态的平衡也就没有人的生态的平衡.
其他文献
该文对中国谚语和韩国俗谈中不同动物的意义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该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对中国动物谚语和韩国动物俗谈研究的概况,以及该
本文结合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现代女性创作三十余年的基本发展过程、主要面貌及其社会性格、品格。它以不同时期的时代语境、文学运动和现象以及女性意识
"十七年"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划时代变化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文学创作逐渐形成一套特殊的规范方式,这套规范方式体现了中国文学建构现代性话语的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钱锺书与新批评都十分注重语境的作用.钱锺书运用了循环阐释法,包容了新批评的细读与中国古代的训诂法,又讲究部分与整体的双向互动,应用现代阐释学理论,其
汉斯·贝尔廷艺术史终结理论的提出受到了“后历史”语境、艺术终结论语境和艺术史反思语境的启发和影响。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对艺术史产生作用,“后历史”语境
茨威格的小说以人物的心理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各年龄阶段主人公种种际遇的描写,表现了20世纪初欧洲中产阶级的精神状态.茨威格还有一些小说表现了战争对人类精神的摧残,揭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胡适研究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成为一门“显学”。本文立足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的建构发展,从文体理论的视角,运用现代西方语言学的原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都市文化语境为背景,以女性欲望为切入点,通过对女性欲望历史浮现过程的细致梳理,对女性文学、女性意识、女性欲望三者关系的解析,探讨女性欲望的内涵,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