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访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设计的本意是发挥政治参与、民主监督的功能,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其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利救济期许。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制约,信访制度在权利救济功能的发挥方面,遇到了一些困境,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对信访制度的质疑,产生了信访制度“强化”、“取消”、“弱化”还是“改革”等一系列争论。本文正是从这些争论出发,论证了信访工作权利救济功能存在的必要性,并从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出发,提出具体的改革路径。文章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论述: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信访制度的由来和发展,分析其功能变迁的轨迹,说明了信访制度的功能转变客观反映了民众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下的变化。 本文第二部分分析了信访制度权利救济功能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归纳了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性失衡、公共权力异化与利益失衡、信访制度法制化建设滞后、信访工作机构体制不顺、党委与政府的目标取向存在偏差、信访人的不当心态和行为、信访信息不公开等七项制约权利救济功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因素,从而进一步印证了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不是自身的原因,而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民主法治建设滞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滞后、利益协调机制滞后的一种集中体现。 本文第三部分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现实背景下,保留信访制度权利救济功能的必要性,提出信访制度的这一功能契合了“减压阀”、责任政府的回应性、权利救济、ADR等一系列社会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经典理论,其文化根源和现实功能,决定了在我国现阶段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所具有巨大和独特的作用。因此,当前信访工作权利救济功能不是取不取消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中国现实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框架内,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其有效性,使其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第四部分介绍了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工作方法的有效探索,归纳了形成的启示。 本文第五部分从提升权利救济效能的视角,提出了信访制度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路径,具体是建立信访工作监督和责任追究、科学考核、矛盾协调、信访评估等四项机制的近期目标,以及实现信访法制化,理顺信访工作体制、明确信访救济的法律地位、实现信访工作公开透明的长远目标,力求使对策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新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