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东部陆相盆地广泛发育页岩层系,页岩油气已成为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页岩含油性的表征一直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为例,在原油物性、族组成分离、饱和烃色质谱、芳烃色质谱、原油及各组分同位素、岩石热解、总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金管实验等地球化学实验分析以及测井评价等方法的基础上,对页岩含油性及其表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析孔二段页岩含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孔二段原油属于高粘度、高含蜡中质原油;原油族组分中50%以上为饱和烃;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5至C37,主峰碳多为C23,部分为C31,具有明显的奇数碳优势,整体呈单峰型;姥植比(Pr/Ph)在0.68~1之间;原油中中低分子量烃类和高分子量烃类含量相当,甾烷指纹C27与C28含量相当,且C29含量稍低;原油硫芴含量相对较高,藿烷类参数在色质图谱上呈“V”型分布的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值一般在-31‰以下。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源岩形成于淡水或微咸水的还原环境,母质主体来源于藻类,部分来源于陆相高等植物。对氯仿沥青“A”及S1进行校正,来表征孔二段页岩含油性。通过热解-色谱实验等对氯仿沥青“A”所损失的轻烃进行恢复,得到不同热演化程度下氯仿沥青“A”的轻烃恢复系数,恢复系数范围为0.2~1.7;对S1进行了轻烃补偿校正和重烃补偿校正。结果表明,补偿轻烃校正平均值0.5743mg/g,实测S1的平均值为1.0125mg/g,轻烃补偿量约为实测S1的56%。利用石油溢出效应法表征了官996、官998等井含油性,确定了含油性较好的深度范围,官996井4750m~4850m含油性较好,官998井4150m左右含油性较好。岩石中总有机碳含量(TOC)与游离烃(S1)具有一定正相关性,TOC的大小可以间接反映页岩含油性的好坏,通过对孔二段页岩建立TOC测井模型,得到TOC的计算公式,利用该公式对官995井等进行TOC测井解释,将得到的计算TOC与实测TOC吻合良好。利用含油性与TOC之间关系将孔二段页岩含油性进行分级评价。孔二段Ⅰ型和Ⅱ1型有机质相对较多,有机质的类型决定了生烃量的大小及生成烃类的性质和组成,其含油性较好。孔二段页岩含油性与有机质成熟度关系密切,其随Ro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孔二段页岩主要发育高角度构造裂缝以及基质孔隙,含油性与无机孔隙或裂缝的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孔二段含油层系断裂不发育,有利于页岩油的保存,并且具备一定的天然孔缝,易与高角度裂缝连通形成网状输导体系;页岩脆性矿物一般在50%以上,对于储层压裂很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