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湿润易旱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碳通量观测与模拟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agen_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中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大量的农业需水量和有限的淡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合理利用淡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成为了当前热点问题之一。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及水碳通量是农田生态水文过程的主要过程。本文以关中平原作为研究区域,以能量及水碳通量观测为基础,选择典型的冬小麦夏玉米农田进行了以水碳通量观测与模拟为主要目标的农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分析了关中地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构建了适用于该类型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水文模型,并以原位观测数据对该模型进行评价。研究得到以下结果:
  1.冬小麦夏玉米农田能量及水碳通量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涡度相关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的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轮作年的年总蒸散发(ET)分别为627mm-775mm。ET会随着叶面积指数(LAI)的快速增长而增长,并且ET在LAI达到最大时达到相应的峰值。此后,ET会随着叶片的衰老而降低。冬小麦日ET的最大值为5.5至6.0mmday-1,夏玉米日ET的最大值为5.2至6.7mmday-1。冠层导度(Gc)在玉米季和小麦季分别可以达到19.5mms-1和29.5mms-1的峰值。对于夏玉米和冬小麦,Gc对Priestley-Taylor系数(α)影响的阈值为10mms-1,低于该阈值时,α随着Gc的增大线性增大。当LAI达到最大值时,波文比(β)日值处于0.1和0.2之间。当处于轮作期时,β日值一般处于1.5与2.9之间。玉米季和小麦季的平均值分别为0.59和0.53。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夏玉米季和冬小麦季82.6%和85.9%ET的变异性。Gc主要受净辐射(Rn)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的直接影响,而ET仅主要受Rn的直接影响。夏玉米总初级生产力(GPP)比冬小麦高,但由于夏玉米生态系统呼吸(Re)值远大于冬小麦,夏玉米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量反而比冬小麦小。
  2.适用于该地区夏玉米农田的作物系数曲线的计算
  基于夏玉米蒸散发的实测数据,提出了适用于当地气候类型和田间管理措施的作物系数曲线,同时研究了夏玉米蒸发蒸腾量各组分(植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夏玉米农田的蒸发蒸腾量的不同组分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在夏玉米的生长初期,土壤蒸发约占蒸发蒸腾量的78%–85%。随着冠层的不断生长,土壤蒸发量所占比率逐渐降低。在生长中期,土壤蒸发量很低,此时植物蒸腾量占蒸发蒸腾量的比率为54%–81%。基于研究地实测蒸发蒸腾量数据得出的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分别为:生长初期为0.57,生长中期为1.01,生长后期为0.50。此作物系数曲线可以精确地预测作物需水量。由于气候和观测方法的不同,玉米作物系数的变异性很大。不同的蒸散发观测方法使得作物系数变异性很大。基于蒸渗仪测得的蒸散发数据得出的生长中期作物系数为1.20–1.53,显著高于基于涡度相关系统测得蒸散发数据得出的生长中期作物系数。尽管蒸渗仪被视作观测蒸散发的标准方法,但由于其观测尺度较小,区域代表性较低,通常会高估蒸发蒸腾量,进而会使得出的作物系数偏高。
  3.基于SPAC系统的生态水文学模型(SCOPE_STEMMUS)的构建
  基于SPAC系统,将SCOPE和STEMMUS模型进行了耦合,结果表明,将SCOPE模型和STEMMUS模型进行耦合后,陆面通量的模拟和蒸散发ET的分离得到了改进,尤其当植被受水分胁迫时提升尤为明显。与SCOPE_STEMMUS与SCOPE、SCOPE_SM和STEMMUS进行对比,耦合模型STEMMUS_SCOPE可以很好的模拟当植被处于水分胁迫时的能量及水碳通量,同时该模型还可以模拟土壤水热和植被根系的动态变化。然而,该模型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首先,在灌溉时,土壤温度的上边界条件估计还不够准确,这会显著影响到土壤温度的模拟。其次,土壤呼吸模块也需进一步改进,目前的模型对土壤呼吸的模拟仅考虑了土壤温度而忽视了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综合而言,该模型集成了辐射传输、光合作用、根系动态生长及土壤水热运移等模块,可以作为模拟农田生态水文过程的准确方法。
其他文献
甘蓝型油菜是十字花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油料作物之一。增加油菜产量是育种家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每角果粒数、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是影响油菜单株产量的三个关键因素。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每角果粒数极少的DH46为实验材料,与常规品种中双11构建了F2和BC3F3群体进行分析,认为胚珠育性和角果长度是影响每角粒数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利用BC3F4分离群体定位了雌性不育位点的关键区间,并对候选基因进行了分析。同
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lysin acetylation,Kac)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研究表明,PTM可调控基因表达,参与花粉发育,最终影响植物育性。红麻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其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目前还未见关于蛋白乙酰化
学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果穗的穗行数是单穗籽粒产量的重要组成因子,对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玉米穗行数的形成主要受遗传调控。前人已鉴定到了大量的玉米穗行数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然而,已克隆的QTL仍然十分有限。因此,鉴定并克隆控制穗行数变异的关键基因,将有助于阐明玉米产量形成的遗传基础和调控网络,发掘优良等位基因,也可为高产育种
学位
磷是植物必需的第二大矿质营养元素。土壤无机磷酸盐易被铝、铁或钙固定,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植物在长期低磷胁迫和进化过程中,能够通过根系重建,改变根系形态提高植物磷的吸收效率。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需磷较多,对缺磷敏感。低磷胁迫下,植物体内糖的积累与磷信号的转导和根系发生发育密切相关。前期研究表明,海藻糖的前体物质海藻糖-6-磷酸(Trehalose-6-phosphate, T6P)参与调控
异源多倍化是植物物种形成与进化的普遍现象,常常伴随着祖先基因组的遗传、表观遗传及基因表达的变动。但天然异源多倍体形成的历史悠久,难以找寻其确切的亲本基因型。通过特定的杂交途径是一个天然异源多倍体的祖先种得以重现,将为研究祖先基因组的行为及互作提供独特的材料与视角。他人通过远缘杂交诱导天然甘蓝型油菜(BrasssicanapusL.,AnAnCnCn,2n=38)中C亚基因组染色体的特异丢失,而创建
棉花(Cotton)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纤维来源,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低温是限制全球棉花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棉花主要起源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非冷驯化作物,对冷胁迫非常敏感。栽培棉种经过长期的人工定向选择,现有品种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而经历自然选择的野生棉种具有多种优异特性和较高的抗逆潜能,对拓宽栽培棉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
学位
TERMINAL FLOWER 1(TFL1)是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家族成员,PEBP蛋白在植物分生组织中特异表达并且在调节高等植物开花时间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拟南芥中,tfl1突变体的营养生长期缩短,叶片、花蕾、分枝数量减少,控制了花序分生组织向花的转化。而过表达TFL1基因能够促进拟南芥次级花序的产生,导致开花延迟。同样的,突变TFL1的同源基因CENTRORADIALIS(CEN)
学位
在环境胁迫下氧化还原代谢的失调导致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增加,可能导致响应蛋白的结构和分子功能发生翻译后修饰(PTM)。氧化还原PTM是细胞信号传导和调控的重要途径,在作物的多种胁迫反应中,有多种蛋白质组学方法可以对PTM进行定量。盐胁迫通过触发多种活性氧含量的增加,从而在植物蛋白质组中产生动态变化,最终导致细胞内的氧化修饰,可以通过多种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其进行定量。我们旨在通过分析甘蓝型油菜
学位
棉花纤维是从棉花种皮最外层表皮元细胞发育而成的单个伸长细胞的种皮毛。类黄酮物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并发挥各种作用一类化合物,它在维持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类黄酮代谢对于调节各种生物学功能至关重要。在植物中,调控花中色素沉积的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非常保守。然而,参与生产高质量棉纤维的类黄酮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的遗传调控的却仍不清楚。近年来,通过功能基因组学和传统育种工具,调控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对全球数十亿人的生活至关重要。因为环境因素多种多样,包括可能限制水稻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使得大米的生产一直面临挑战。深入探究与水稻抗逆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用不同测序技术产生的大量作物基因组DNA序列信息让研究人员能够从中识别出大量的分子遗传标记,并将这些标记用于分析作物的遗传性状和品种改良。新一代测序技术正在加快基因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