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对我院60例0级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DF)患者一般资料进行中医证候分型,总结0级D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2、检测0级糖尿病足患者凝血(PT、ACT、APTT、Fbg、TT)、免疫(IgM、IgG、 IgA、C3、C4)相关指标,与30例单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及30例正常体检者(健康人)的凝血、免疫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讨0级DF不同中医证型与凝血、免疫相关指标的关系,并与单纯DM组、健康人组进行比较;3、为DF患者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完善中医临床辨治理论,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减少截肢率。研究方法:1、按本研究标准,收集我院内分泌科0级DF、单纯DM患者,体检中心正常体检者的凝血、免疫指标资料,0级DF患者基本资料、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结果等资料,明确诊断及中医证候类型等。2、总结0级DF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3、分别检测0级DF、单纯糖尿病患者、正常体检者的凝血指标,探讨0级DF组不同中医证型与PT、ACT、APTT、Fbg、TT的关系,并与单纯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组相比较,总结分析0级DF组不同中医证型与凝血指标的关系。4、分别检测0级DF、单纯糖尿病患者、正常体检者的免疫指标,探讨0级DF组不同中医证型与IgM、IgG、IgA、C3、C4的关系,并与单纯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体检者组相比较,总结分析0级DF组不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的关系。5、根据已获得的病例各种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X2检验,多组均数比较用单向方差分析,采用q检验,并进行初步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1、本次采集病例中,0级糖尿病足证型分布以阳虚血瘀型(38.33%)、阴虚血瘀型(25.00%)及痰瘀阻络型(23.33%)较多见,其中以阳虚血瘀型最常见,而气虚血瘀型(10.00%)、肝肾亏虚型(3.33%)则较少见。2、在凝血指标方面,0级DF组PT水平明显升高,与单纯DM组(P<0.05)、健康人组(P<0.01)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0级DF TT明显降低,与单纯DM组(P<0.05)、健康人组(P<0.05)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级DF组ACT与单纯D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0级DF组、单纯DM组ACT均较健康人组低(分别P<0.01,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0级DF组与单纯DM组,单纯DM组与健康人组Fbg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而0级DF组则较健康人组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组APTT比较均无显著差异。3、分型研究中,肝肾亏虚型的PT较高,与阳虚血瘀型、阴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气虚血瘀型的ACT、TT高于阴虚血瘀、痰瘀阻络型,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但五种证型间的Fbg、APTT并无明显差异。4、在免疫指标方面,0级DF组与单纯DM组、健康人组比较,表现为0级DF组IgM、IgG、C3、C4均较单纯DM组、健康人组高,且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0级DF组IgA均较单纯DM组、健康人组低,且P<0.05,也具有统计学意义。5、0级DF组不同证型免疫指标,IgM与各证型组间总体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IgG在阴虚血瘀组最高,与气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比较有显著意义(均为P<0.01)。IgA在阴虚血瘀组最高,与阳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C3在阴虚血瘀组最高,与阳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组、肝肾亏虚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P<0.05、P<0.05)。C4阴虚血瘀组平均水平较阳虚血瘀组、气虚血瘀组、痰瘀阻络组、肝肾亏虚组的高,但各组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结论:1、0级DF各证型中,以阳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证多见,其中又以阳虚血瘀证为主。2、凝血方面:0级DF组与单纯DM组、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PT水平偏高,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级DF组ACT与单纯DM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级DF组与健康人组,单纯DM组与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单纯DM组均低于健康人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0级DF组TT与单纯DM组、健康人组,单纯DM组与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TT明显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CT、TT与糖尿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0级DF分型研究中,其中又以肝肾亏虚型PT升高最为明显。ACT与TT在0级DF分型研究中,气虚血瘀型的最高,与阴虚血瘀型、痰瘀阻络型比较有显著意义,故ACT与TT与气虚血瘀型相关性更密切。Fbg在糖尿病足各证型间比较、糖尿病足与单纯糖尿病比较、单纯糖尿病与健康人比较均无差异性。APTT在糖尿病足各证型间比较、糖尿病足与单纯糖尿病比较、糖尿病足与健康人比较、单纯糖尿病与健康人比较均无差异性。本次研究并未显示出Fbg、APTT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相关性。0级DF存在着凝血机制的问题,其中PT、ACT与TT与中医证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免疫方面:0级DF组与单纯DM组、健康人组比较,0级DF组IgM、IgG、C3、 C4均较单纯DM组、健康人组高,且P<0.0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在0级DF分型研究中,IgG、IgA、C3均以阴虚血瘀型升高明显,显示各证型中阴虚血瘀型的免疫功能失调最为严重。0级DF存在着免疫机制的问题,其中IgG、IgA与C3与中医证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