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腰椎不稳患者椎旁肌肌梭组织学和形态学的改变,探讨其在腰椎不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腰椎不稳的预防以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组织取自经甲醛固定的尸体标本,于腰椎区锐性分离并切取椎旁肌组织;病理组织取自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不稳患者,在患者知晓的前提下取其病变区部分椎旁肌。所有组织行常规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及神经营养因子3(NT-3)、肌球蛋白重链单克隆抗体(MY-32)免疫组化染色。通过计算肌梭的面积比率来研究两组之间肌梭密度的差异及肌梭形态结构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研究NT一3在肌梭中的表达特征,以及梭内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表型的改变。结果:(1)腰椎不稳组肌梭形态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肌梭体积增大,包括囊腔扩大及肌梭纤维结缔组织囊增厚;多个肌梭聚群存在;梭内肌纤维减少或被肉芽组织替代。(2)两组之间肌梭密度无显著性差异(q=0.112、0.597,P>0.05)(3)镜下观察见,两组肌梭中均有NT-3的阳性表达,但腰椎不稳组较对照组染色强度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507~23.663,P<0.01);(4)对照组中,核袋纤维对MY-32呈阳性反映,而腰椎不稳组,核袋纤维对MY一32染色强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q=3.509-23.673,P<0.01)。结论:肌梭在腰椎不稳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数量上没有明显的体现,其重要性可能主要体现在其生理功能即传导性和收缩性上,这一点从NT-3及MY一32表达的改变及肌梭的形态学改变上有所体现。肌梭生理功能发挥有赖于其结构的正常及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表型的正常,而NT-3则是肌梭发挥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神经营养因子。肌梭形态的改变及NT-3、MY-32表达的改变说明肌梭在腰椎失稳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